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四川农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2)

发布:2019/10/15 14:35  作者:  编辑:陈天航 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接上)

三、“三农”需求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人、财、物不断齐聚农村,传统金融需求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助化、智能化、灵活化、便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及非金融需求迅速扩张,让传统金融机构措手不及。


(一)传统需求正在演变,利益诉求更加明显


在农户理财意识、成本意识逐步提高及银行间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的双重驱动下,传统“三农”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愈发明显。一是在储蓄方面。简单的定期、活期储蓄已不符其“口味”,高收益、靠档计息、灵活支取成为更加可取的选择。很多农户已主动到银行咨询理财、保险、贵金属等产品,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愈发旺盛。二是在贷款方面。虽就目前来看,“三农”主体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并没有城区市场那么活跃,但“融资贵”依然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讨价还价”“多方对比”在农村金融机构已屡见不鲜。三是在便捷服务方面。微信、支付宝等二维码支付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银行虽在各乡镇,甚至到村社普及了ATM、CRS、POS、EPOS、农惠通等机具,打通了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但诸如“一卡通”社保卡服务、在线购买农资及生活用品、全方位的生活化金融应用场景并未普及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四是在服务质量方面。金融服务质量也成为农户的一大关心点。“既要说话大声,还不能让人感觉像在吼。”一位一线金融人这样说道。优质文明服务已不再是高价值客户的专属,老百姓也喜欢“穿西装”“打领带”“文质彬彬”“一脸微笑”的服务。据统计,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在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但对服务的投诉不降反增。


(二)新需求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已然显现


随着“三农”主体的演变及政策导向的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已“跳出”原来的“小池塘”,在纵横交割的各种变化中,不断擦出多元化需求的“火花”。一是“两权”贷款亟待深化。在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省已在多地成功推动“两权”抵押贷款。但由于配套政策并未全面建立、银行产品未能及时跟上、风控体系也未健全等因素,“两权”抵押贷款还未大面积铺开,亟待银行、政府、保险公司等多方力量合力推动落实。二是农业产业现代化急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现代化可谓是改变传统农业抗风险能力弱、规模小、单产低、“靠天吃饭”等现状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户致富增收的有效手段。但在大规模新生代涉农企业中,由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等原因,人才、技术、先进设备并未得到全面引入和充分运用,急需信贷资源为其添油打气。三是脱贫攻坚尚需金融精准对接。今年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全省各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下足了功夫,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仍然艰巨,部分地区返贫苗头涌现。此时,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更应该不减反增,围绕贫困户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四是财政落地还需金融配套服务。财政政策是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何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保证财政账户管理规范,传统的银行账户服务已无法满足,还需升级相关的配套服务,如资金监管平台银行系统与政务系统对接等。五是美丽乡村仍需金融唤醒特色。美丽乡村不仅仅局限于干净卫生,诸如特色小镇打造、旅游景观开发、地方文化传播、休闲产业升级等,都属于美丽乡村的一部分。但因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有限、启动资金不足,很多“小老板”并未将自己的产业打造出特色,仍需借助金融力量。六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需要金融保障。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我省各地都在积极帮助农民工牵线搭桥、加大培育力度、创造生产生活环境。但创业基金匮乏使得不少农民工有心无力。目前,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探索,给予有技术、有经验、有想法的农民工创业启动金,相关的金融保障体系即将建立。七是乡村振兴人才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随着大量人才向农村回流和聚集,住房、生活、消费等需求在农村迅速扩大。留住佳人,方能描绘乡村振兴画卷。除开政府的保障措施外,金融机构的配套金融服务是解决其衣食住行各项需求的重要一环。


(三)非金融需求迅速扩张,延伸服务要求凸显


抛开金融需求,“三农”市场的崛起对金融机构还有更高的要求,各类延伸服务必将把金融服务网络搭建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是对金融安全知识的需求逐步上升。在文化水平的提高、安全意识的提升下,电信诈骗、反假币、反宣币等金融安全知识已映入农户眼帘。在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影响下,农户对金融安全知识的诉求愈发强烈。其次是对金融机构智志帮扶的渴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致富增收并不仅仅依靠信贷资金的支持,一笔贷款能满足的只是一时之需,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希望借助金融机构的平台,获得创业的思路、致富的信心,这才是发家致富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是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生产生活需求愿望更加强烈。物理网点、金融机具已经初步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现在,各地已开始转战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农副产品、线上购买生产生活物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再次得到改变,农户对电商平台的需求更加旺盛。


四、四川农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及路径探析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是推动战略实施落地的有效举措之一,各大银行机构纷纷响应,并不断探索创新。作为四川省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四川农信应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委的号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四川农信服务“三农”的总抓手,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坚守阵地、再造优势。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四川农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服务 “三农”作为立根之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四川农信服务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坚守阵地、再造优势。


发展规划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四川农信通过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力促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地位、实施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四川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是涉农信贷投放更有力。到2022年,全省农信系统(含农信社、农商银行)计划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万亿以上,涉农贷款及5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全省首位,推动信贷资源向乡村汇集,乡村客户创业融资更容易。二是乡村金融服务更便捷。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打造乡村金融服务“三通”格局,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为乡村客户建立金融档案,实现城乡金融服务主体100%联结,实现乡村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贷款、理财、缴费等绝大部分金融业务。三是乡村金融产品更丰富。因地制宜研发创新适合乡村的融资、结算、理财、代理等各类产品,推动代销理财、基金、保险等业务向乡村地区拓展,努力推进金融产品移动化、互联网化,全面满足乡村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四是乡村信用环境更和谐。创建信用乡镇300个、信用村5000个,评定信用农户200万户,把“信用村镇”打造成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逐步营造“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氛围。五是乡村居民获利更充分。继续减免超百项服务费用,让利于民15亿元,免费为乡村居民提供社保卡、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贷款贴息等财政、社保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代理收缴和发放服务。六是四川农信业务全面提质增效。在2017年末的基础上,力争全省农信系统优质客户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存贷比提升5个百分点、贷款不良率低于5%


实施路径


1. 强化服务机制坚守“三农”阵地


第一,强化银政联动,借助政府引导实现“扩面”。四川农信要积极对接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强化银政联动。一是主动对接各级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与党政部门的良好关系实现无缝式的乡村振兴对接和服务工作;二是紧跟各级政府的乡村振兴规划,把政府的“三农”中心工作当做农信的中心工作,把政府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支持作为农信支持的重点来抓,努力为政府分忧解难。以此获取服务机遇、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真正实现“农村服务到每一村土地、城区服务到每一个角落”。第二,实施“走千访万”,掌握客户信息利于“提额”。农村信用社是中国离大地最近的银行,这就要求四川农信要密切“三农”客群关系,坚守服务阵地。第三,开展异业联盟,凝聚多方合力促进“增效”。四川农信要积极开展异业联盟,通过与多方合作,实现客户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拓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


2. 创新服务举措再造自身优势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文件,要求农商行、农信社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坚守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主业,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简言之,四川农信要坚守初心,回归本源,在普的根上持续生根,在惠的点上持续发力,这既是本身使命所在,也是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1)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农信要发挥主力军银行的作用,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各行社可以联合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遴选农信金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非贫困村担任“金融村官”构建“5+1”扶贫新格局。二是与各村社签订金融服务委托代理协议,从当地有威望的三职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中选聘金融联络员壮大金融精准扶贫力量。三是充分发挥挂职人员参谋员、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的“四大作用”,通过“金融知识进村、资金服务上门、爱心温暖到家”等形式将金融服务与当地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实实在在助力精准脱贫。


2)创新党建引领,激发助农兴农活力


四川农信可以借鉴浙江农信“党委协作、支部共建、党员创业”三级党建联盟的先进做法,通过党建引领方式激发助农兴农活力。比如遂宁农信社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对内实行“组织覆盖、制度执行、阵地规范、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系统防御、党性提升”“七大基础提升行动”,锤炼党员干部心性与能力,坚定助力“三农”的信念。对外,推行农信“+党政部门”“+乡镇”“+村组”“+社区” “+协会”“+街道办”“+园区及企业”“七大融合”模式,寻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契合点。


3)创新村级财务服务,保障资金安全。


2019年,全省“三农”预算高达3700亿元,省财政厅印发了《全面推行“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实施方案》,四川农信应当以此为契机,研究各级政府的财政政策,重点聚焦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五补五改”,抓好涉农资金营销,主动对接服务,将农村集体资金账户监管系统、村社财务管理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实现农村集体资金数据的实时查询、电子对账、统计分析等,促进村社管理规范化,帮助相关部门做好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类客户的使用体验度力争成为当地涉农资金账户的主办银行


4)创新“整村授信”服务,打造农村信用体系。


四川农信通过与各级乡村治理组织互动,联合创评信用乡镇、信用村、文明信用农户,打造信用体系。以“走千访万”的契机,与各乡镇、村社联合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和评定工作,充分运用金融资源,加大信用奖惩力度,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乡村诚信文化。同时,整合人行、法院、工商、税务、农业等第三方数据,不断完善完善乡村客户信用信息档案,加大对失信行为的依法惩戒力度,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持续向好发展。


3. 强化队伍打造农信“服务铁军”


四川农信有4万多名员工,如何发挥出这支庞大的金融队伍力量,培养人才是关键。四川农信要努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有灵魂、有血性、有文化的“服务铁军”,激发服务乡村振兴的干事创业激情。


第一,打造一支有活力的队伍。四川农信辖内每一个行社建立一支“三农”青年团,“三农”青年团要以“服务、先进、专业”为定位,致力于成为四川农信的“黄埔军校”,充分发挥服务“三农”、带头干事、专业指导的作用。一是强化组织,团长由各行社分管领导担任,中层正职担任组长、顾问角色,35岁以下年轻员工为队员,对队员实施到龄退出、定期考核,建立进出机制。二是强化培训,组织定期开展“三农”服务大培训活动,各行社每周定期对“三农”青年团开展大讲堂、大学习培训活动,并组织测试,切实增强团队研究和解决“三农”服务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激励,建立中层竞标制,中层竞聘上岗、定期考核、适时淘汰,“三农”青年团作为后备人才库。


第二,打造一支有灵魂的队伍。四川农信要抓住农信人的“根”与“魂”,统一全体干部员工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上的思想认识,培养员工忠诚和行动力,形成正能量氛围。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建立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客户至上、奋斗者为本,稳健经营、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秉持“让金融走进每一个家庭”普惠金融理念。同时,组织员工到先进同业机构和华为、格力等优秀实体企业学习核心价值文化。二是强化监督指导。建立“政委制”,由各行社中层干部、“三农”青年团成员或其他专业人才担任基层网点“政委”,实行对基层网点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上的挂联帮扶,扮演“父母”“小棉袄”“知心姐姐”“帮手”四种角色,发挥常规监督、指导、协助和提升执行力的作用。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区域服务方案、调整战略打法、复盘网点业绩、会议上传下达、解决问题、指导制作问题清单、走村入户、帮助策划宣传活动等。三是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全员加强传统文化学习,通过践行“五个一”(立一个志、改一个过、日行一善、周行一孝、读一本经)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营造正能量氛围,激发团队干事创业激情。


第三,打造一支有血性的队伍。四川农信要在队伍中建立多层PK,领导班子间、业务部门间、岗位人员间相互竞赛,竞赛内容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除“开门红”、信贷投放、电子银行营销、不良贷款清收等传统业务外,还包括“走千访万”“整村授信”进度等,各项竞赛要通过宣誓、口号、战旗、战书、战歌、军令状、战报等形式渲染气氛,设置奖励调动团队积极性,竞赛设置奖励、处罚机制。


第四,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队伍。一是建立军队文化,通过严格兑现奖惩、建立督导机制、定时开展业务推进会,强化执行力;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检查督导和领导模范带头,形成铁的纪律;通过领导班子每季度开展“四个一”活动(谈心谈话一次、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调研、在网点吃住一天),形成团队配合、雷厉风行、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过硬作风。二是建立学习文化,通过微课堂学习、读书会、师傅带徒弟等形式,建立良好的学习文化。三是建立“家”文化,要求形成洁身自好、言传身教的好的“家”风,要有协作、齐心、帮困的意识,还要通过“八小建设”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幸福感;通过补充医疗保险、每年体检为员工健康兜底,提升员工安全感;通过一系列个性化、多元化福利改善员工生活品质,提升员工优越感。


4. 加强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


1)围绕农村土地改革,深入推进“两权”抵押贷款。


放活土地经营权,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已是大势所趋,“两权”抵押贷款在全国的试点也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已有多地通过试点探索,先后制定了《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评估办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办法》等制度,为产权确权、流转、价值评估、抵押登记和纠纷解决建立了规定。四川农信要围绕土地“做文章”,创新特色信贷产品,联合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共同探索“两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共担机制,抓住“两权”抵押贷款释放的市场空间。


2)围绕稳粮兴猪重点,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保障四川粮食安全,重点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藏粮于地”来说,要集中力量支持好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46个产油大县建设,加大力度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藏粮于技”来说,要重点支持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提升物质装备,大力支持生物种业、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400万亩以上,粮食增产5亿斤的目标。同时,要大力支持“川猪”转型升级项目实施,唤起养猪农户的市场信心,扭转当前猪肉价格飞涨的局面。另外,结合各地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金融活水助力各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农村农业供应链金融作用。


农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四川省将组织考评认定35个“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抓住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是四川农信助力产业振兴的重点。结合《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四川农信要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业态、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发展以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同时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其上下游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营销,服务直达整个产业链。


第一,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持续深化银政、银担、银企合作,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创新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特点的贷款产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产业链金融”模式,侧重支持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第二,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切实做好新产业新业态领域的融资对接,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贷、民宿贷和农家乐贷款,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竹产业转型、田园综合体建设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大力推动“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支持农业绿色生产。认真落实“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求,积极推广绿色信贷业务,构建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供给,把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以绿色信贷支持农业绿色生产。同时,对已经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的贫困地区实施信贷倾斜,鼓励绿色企业优先发展。  


第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工程,积极融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用好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推进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支持具有独立自主研发能力,获得政府专项补偿的科技型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投放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贷款,支持农业生产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推广,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第五,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一是大力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围绕全省“四区四基地”建设,发放基础设施贷款、生产资料贷款等,积极支持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省级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二是大力支持“川字号”品牌创建。围绕推动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等品牌建设“五大工程”,优化信贷投向,提供差异化贷款服务,抓好10+3”品牌农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深入对接加工企业,加大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投放力度,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农业物质装备推广普及。做好农机研发、生产、销售、购买等环节信贷支持,支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


4)围绕美丽乡村打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聚焦生态宜居,四川农信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一是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二是支持特色乡(镇)建设。三是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5. 强化金融创新提升竞争力


1)聚焦产品短板,加大创新力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涉农金融机构均纷纷加大创新力度,结合地方特色,推出满足当地“三农”主体新需要的金融产品。如福建农信的“茶三通”“种子贷”“福莲贷”、河南农信的“自助贷”“五通十四贷”、湖南农信的“惠农贷”“裕商贷”“供应贷”等等。四川农信也要在产品创新上也积极投入,结合地方特色,加大金融产品研发力度,一是不断丰富支取灵活、受大众欢迎的存款类产品,满足“三农”储蓄所需;二是加快开通基金、贵金属等投资类产品进度,满足“三农”理财所需;三是不断结合地方特色,特别是“10+3”地方品牌农业,加快信贷类产品创新力度,满足“三农”融资所需。同时,不断优化信贷支持政策,大力推行“零库存”“直通车”和审批“移动化”,坚持“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全力支持“三农”发展。四是围绕“三农”主体的衣食住行,不断拓展非金融服务项目,完善智能化综合服务生态体系,满足“三农”生产生活所需。


2)聚焦渠道劣势,加大拓展宽度。


一是完善线下服务渠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人、机配置为主线,建立以营业网点为中心,“乡村金融服务站(点)+金融联络员”为补充的互为犄角、相互协同、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渠道体系,构建“物理网点+自助机具+现代化支付结算”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同时,在服务站(点)基础上建立农村金融夜校,做好金融政策、知识集中宣传,对接客户需求。以实现综合金融服务足不出乡、基础金融服务足不出村、日常金融服务足不出户的目标。二是丰富线上服务渠道,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携手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快开通更多的在线支付、消费等业务,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现代化支付渠道。同时,搭载电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有效整合农村产业“供销一体”“三产融合”等资源,为特色农业搭建在线购买、销售农副产品和生活生产资料平台,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三是创新特色服务渠道,改变传统金融服务认知。目前,遂宁已开通社保、税务、不动产抵押登记等特色服务渠道,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异业联盟,拓宽渠道类型,特别是特色渠道,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提升四川农信品牌形象。


3)聚焦风险管控,加大约束力度。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四川农信提出三大银行建设,把“合规银行”放在首位。在当下,银行业各类风险集中暴露,案防和风控形势面临严峻考验的大环境下,更应坚定合规经营理念,加大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在文化理念上,一是坚持“小散强精特优”的经营理念,做大、做宽基础客户面;二是加强“三道防线”建设防止风险反复三是加强合规教育,打造合规文化在体制机制上,一是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加强股东股权管理;二是完善不良资产事业部管理制度及“听证”、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不良“双降”工作的推动;三是建立正常大类风险贷款预警机制,防范风险新增;四是建立“慎3禁5”风险管理机制,对在3家银行机构有贷款的慎重准入,对在5家银行机构有贷款的禁止准入。在操作措施上,一是引入保险公司转嫁风险。鼓励客户购买农业信贷保险,落实专人搭建客户与保险公司的桥梁,通过保险公司分担因自然灾害形成的损失风险二是促成二次流转分散风险。恳请建议各地政府成立土地收储中心,对到期无法偿还贷款的已抵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组织进行二次流转交易,交易所得款项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三是落实风险补偿转移风险。恳请建议政府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农地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发放农地贷款造成的损失给予最高70%的补偿。


6. 聚焦科技支撑,加大研发赋能。


金融科技现已席卷整改金融行业,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态,并开始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制高点。相较国有大行及互联网金融,中小银行机构科技力量严重不足。四川农信关键应当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才能做到科技赋能。当前,四川农信已搭建了“省信息科技中心+市州科技分中心+第三方公司”三位一体的科技研发团队,奋力追赶同业。一是金融产品方面。重点围绕“三农”新需求,以跨界、混业为特点,整合多方大数据,全力投入线上产品研发。二是内部管理方面。重点围绕加强信息传导、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大力投入办公管理、流程业务等系统建设。三是风险防控方面。重点围绕客户风险管理、资金安全保障、企业法人治理等,探索建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引领,以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为目的的监督管理系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