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下好先手棋 聚力抓落实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发布:2020/05/27 15:50  作者:范方毅 宋鑫  编辑:周淼葭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进城入圈”无疑是今春最热闹的话题,“访邻居”“寻对子”“谋合作”……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大大小小的项目正陆续签订推进,各领域的合作协议正紧锣密鼓地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成渝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平台,使成渝地区在资源、产业、市场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互补优势,这也必将深刻改变成渝地区战略地位、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内江,位于成渝腹心,联通双城,早已融入成都、重庆“半小时经济圈”,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效能网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内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农商行(农信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一直以来都处于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那么,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农商行(农信社)有何发展机遇,又该如何依托自身的优势,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的同时带动自身的发展呢?在此,笔者仅谈几点粗陋的看法。


一、凝聚共识,全面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422日,四川农信与重庆农商银行签署了《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川渝两地金融机构首个联合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合作协议,无疑将率先为助推双城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协议以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切入点,聚集“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携手共同探索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高水平支持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地方金融机构提出的新期望和新要求,也是农商行(农信社)开创加快建成新局面的重大发展机遇。将这一蓝图变成现实,绝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一夜成真,绝不能坐等时机、坐享其成、坐失良机,在此过程当中,系统上下要统一认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对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有关部署要求,细化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逐项梳理、研究并推动落实,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力以赴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地方金融、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作用。


(一)明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宜居地,助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这段话,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成渝地区战略定位的清晰概括。成渝地区的发展定位实现从“一中心一基地三区”到“两地三区”再到“两中心两地”的历史跨越,既是党中央对成渝地区改革创新、相向发展成果的充分肯定,又是顺应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赋予成渝地区的更高奋斗目标。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区域或地区战略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这个区域或地区的发展成败。全省农信系统下一步就是要紧紧围绕成渝双城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出切合全省农信定位和实际的战略目标,并将各项工作规划放在全省大局中谋划,与重大战略部署相衔接,明确助攻方向,找准实施路径。


(二)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举措。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已经对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即完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七项重点任务,这构成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整体政策框架和战略安排,是国家的顶层设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要发挥双城在建设中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作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在以下四大方面重点发力,这也是农商行(农信社)当前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推动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首发力,两地将加快建设以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力争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与此同时,成渝地区之间的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也将更加强化衔接。二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是发挥城市增长极作用的必由之路。打造具有比较优势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新兴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将以成都科学城、未来科学城、重庆科学城、绵阳科技城、国家级新区等为核心载体建设西部科学城,形成多园共享模式。利用高校院所所集聚优势,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四是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构建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


二、立足本地,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威远农商银行为例)


(一)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抓住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良好契机,成渝两地金融机构互为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协同发展。借助四川农信与重庆农商银行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从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等维度加强沟通协作,形成整体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目标,切实提升全省农信系统整体水平,使地方金融机构具备融入各级政府制订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任务清单、行动方案、工作台帐的能力。


(二)坚持统筹协调,形成深度联动格局


1.聚焦重点,推动重大项目建成落地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功能沿轴带疏解机遇,贯彻落实内江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四区块”及实施“五项重大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12345671”工作思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是瞄准成渝主导产业配套环节和服务需求,依托大通道发展走廊经济,加快培育一批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和高端服务,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高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助力形成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二是按照“4+9+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制造、新食品医药”为主攻方向,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川威集团、法拉特、金四方等本土企业转型发展;三是聚焦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4大重点领域,推进“一心、两区、三园”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服务业品牌培育“221”工程建设,重点支持业态先进、规模较大、拉动效应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四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支持威远经开区和其他各类园区建设,助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五是推进大石包水库、川威大道(二期)、成自宜高铁威远站及连接线、内荣路路面大修整治工程、通用机场、威远河流域综合治理、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等七大控制性工程项目建设。


2.深耕“三农”,支持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聚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按照“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围绕“三绝三优三宝”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推动无花果国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全力打造精品蔬菜产业带和现代畜牧养殖带。加大对特色农业的信贷投放,在前期创新推出金果贷”“仙草贷”“甜茶贷”“川菜贷”“黑猪贷”“林权贷”“新村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优化新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丰富担保方式。继续与省农担公司内江分公司洽谈无花果产业、中药材产业、生猪产业等集约化担保。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适度给予融资等金融资源倾斜,培育地方产业化示范组织,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化,为当地农民多元化的增收致富渠道提供机制保障。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金融支持力度。加强银政合作,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主动与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等业务部门以及党政机关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双城圈建设带来的新的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发展思路、重点规划等情况,不断完善合作机制,细化业务合作内容,形成支农合力。同时,争取政府部门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如相应的利率减免、政府贴息等,让贷款主体降低融资成本。探索荒山、荒丘等的土地进行贷款抵押的资质,农村集体用地的流转与抵押,农村土地的使用权限的抵押,创新担保方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全力打赢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一是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或使用支农再贷款撬动发展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大力发展川茶、川菜、川药、川果、川猪等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村脱贫摘帽。进一步对接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饮水安全、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融资需求。二是做实个人精准扶贫。以深度贫困地区和扶贫小额信贷为重点,主动对接贫困户资金需求,按照三个100%”的原则进行全面建档评级授信,符合贷款条件应贷尽贷。紧密结合走千访万整村授信工作,积极投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农户生产生活融资需求,巩固脱贫成果。三是继续配合财政、税务、学校等相关部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补偿款、助学补助等款项的代发工作;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代收工作等。四是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抓好联系贫困村人才帮扶”“资金帮扶”“党建帮扶”“教育帮扶四项举措落地生效。


3.推动资源整合,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


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壮大等工程,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大力推动“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创”“农业+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新的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充分利用支农(扶贫)再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执行特惠贷款利率;持续加强与相关行政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办可享受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政策的贷款业务。对于政府部门出台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以及通过抵质押或引入保险、担保机制等贷款,执行利率建议原则上低于本机构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健全产品服务渠道体系。针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新业态,结合农商银行机构实际量身定做特色金融产品;优化完善金融服务渠道,以强化金融科技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推动“互联网+农村金融+现代农业”的跨界融合,实现蜀信e平台与农村一三产业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线上融合。


4.强化科技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紧跟两地科技金融合作的步伐,充分借助科技力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金融科技为支撑,逐步推动各项业务转型升级,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普惠金融,服务广大客户群体。大力建设并推广“蜀信e”“惠生活”“惠支付”等平台,实现日常金融不出户。充分用好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精准对接客户金融需求。加快推进智能贷款项目上线,加快推进“小额化、线上化、网络化、移动化、自动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运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便捷性和覆盖面。


应用金融科技建设信息系统助力智慧银行方能使四川农信适应新的时代挑战。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信贷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才能夯实客户群体;大数据支撑有力,才能满足精准营销的需求,延伸服务触角;业务办理智能化、场景化及风控数字化,才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范方毅 宋鑫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