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汶川:产业发展效益佳 脱贫奔康乐开怀

发布:2020/07/09 15:36  作者:田甜  编辑:周淼葭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再过段时间,花椒就收得了,太阳大,花椒长得好!今年收入应该还是不低。”7月的汶川县灞州镇大门村,艳阳高照,正值花椒田间管理的好时节,村民余富华拿着锄头、镰刀等工具一大早出了门,在自家的地里忙活了起来,除草、施肥,干得不亦乐乎。而早在2014年,余富华家因缺技术缺资金,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她家在产业扶贫资金的帮助下,开始发展起了花椒和脆李种植。“原来我们这里就种胡豆、土豆,只够自己吃,现在我们种花椒,种李子,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余富华说,由于山高路远,以前村民主要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收益不佳。如今,大家都转型种植花椒和水果,不仅管理起来方便得多,收入一年还比一年好。


走进余富华家中,宽敞的院坝,干净的房屋,先进的家用电器,余富华不停的整理着房间,从她脸上的笑容,我们不难看出她对生活充满信心。如今,余富华家中5亩地,种植了300株脆李子,180株花椒树。近年来由于大门花椒品质好每年可以卖到80元到120元不等。“现在家里产业产量发展起来了,下一步还要多学点科学技术,将花椒、李子种好,争取把日子越过越好。”余富华说。现在花椒每年收益可达9万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594024992736927296636398541064966.jpg


余富华所在的灞州镇大门村地处高山之巅,平均海拔2600米,系汶川县海拔最高的村寨。下辖大门、马房2个小组,农户115户,382人。因山高路远,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常年被称为“荒山坡”。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全村曾有贫困户2568人,2016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实现摘帽。“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各方面硬件设施提升基本已经完善了,各农户的收入也呈一个上升的趋势,在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继续抓住乡村振兴得契机,把我们村发展的更好。”大门村村主任王红卫说,自脱贫攻坚以来,在相关领导和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村两委配合“六个一”帮扶力量,围绕“已退出对象稳定脱贫,村级事务持续发展”的目标,以“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四好”村建设为契机,紧密团结村支两委和当地群众,稳步推进各项巩固提升措施。全村依托种植青红脆李、花椒,全村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于2016年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门村成功申请灌溉引水蓄水池建设153万元项目、并在2019年竣工使用,积极推进新增水源引水管道建设20万元项目,新建产业道路8公里,硬化入户道路10公里,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共种植500亩青红脆李,240亩花椒,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也从之前的2000变成了如今的11000余元。


1594024992737129388054885534293028.jpg


“下一步我们要加快产业道路修建,方便大家进行田间管理,今年由于疫情,针对花椒和李子销售,我们会积极联系销售渠道和销售商,加大网上宣传,保证大家收入不受太大影响。”大门村第一书记王开勇介绍说。


除此之外,大门村积极建立集体经济,现在有550头规模生猪养殖场,年出栏可达1200余头,可为村上带来20余万的收益。其中40%用于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修缮,60%用于老百姓分红。同时,今年4月在马房组还动工新建了出栏1000头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年出栏可达2600头,预估会为村上增加40余万元的收益。如今大门村产业活了,集体经济有了,基础设施提升了,老百姓的阔步奔康的信心更强了。


(田甜)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