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青海:【江源观察】为改革探路者喝彩 为生态转型者加油

发布:2021/04/12 16:40  作者:郝炜  编辑:刘玉琪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量:

4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记者调查”:《一个高原牧业村的生态转型路》,生动介绍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达玉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前世今生”,展示了“如今的达玉村牧民,走出‘过度放牧——草地退化——牲畜减产——牧民致贫’的循环,不少人过上‘社里有牛有羊、城里有车有房’的日子,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喜人景象。2008年,按照“生态立省”发展战略,青海省作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重大决断,提出“以保护草原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从机制体制上闯出一条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开启生态畜牧业建设与探索征程。


  十多年过去,以“达玉”为缩影,实现“草原植被盖度与牧民收入双增”,着实让人振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前路光明,富裕可期。我们要为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路者喝彩,为这样“向群众问路”的生态转型者加油,为这样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的基层求索、一线拼搏热烈鼓掌。

 

  这是一个人人向前的时代,每一片树叶都在见证改革的滚滚春潮。面对人草畜矛盾逐渐突出、大部分草场出现退化,“秋天出售”的被动、“羊羔经济”的“瘦小”以及一些“‘空壳’合作社”的存在,达玉村牧民没有气馁,而是把一步步探索变成一次次深刻转型,最终以股份合作激起生态畜牧业改革层层浪花。这是干部数月调研的收获,这是干群相互探讨启发的抉择;这是干部和群众勠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成果。跑断腿、说破嘴,陈利害、算细账,各级干部带着感情和初心去工作;会议一场连着一场开,部门一个接着一个跑,11项制度让合作社有章可循、顺利运转。从一开始,规矩和法律就带来公平和信任,也带给群众满满的希冀和合理的预期:草畜平衡、创业致富握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生态文明、发展眼光强化市场意识、激发内生动力,祁连山下好牧场新思路洞开新天地。

 

  这是一个青春无价的年代,每一朵浪花都在涌动所思所想。“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牧民被选进了理事会和监事会”“为了拴心留人,县农牧局出台政策,支持每名入社大学生10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参与分红”,当年轻有为与返乡创业“会齐”在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牧业村,就足以让我们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沧桑影像、万缕乡愁展开新的更为饱满的想象。基于知识的力量,籍以“新手”的锐气,朝气蓬勃的青年一定能在新时代讲好每一群牛羊、每一片草场、每一个合同的故事,一定能为“草原有根、城里有家,牛羊换了养法、牧民换了活法”不断增添新的内涵,一定能为“产业优、牧民富、草场美”的绿色发展标注新的高度。凝聚更充沛的青年力量,乡村振兴才能充满后劲。我们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牧区、建功基层,投身于“走出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这项事关广大牧民福祉的大事业,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依托青年,为乡村振兴打造人才支撑,为高原牧业注入青春活力。

 

  “下一步,县里将选择较为成熟的合作社,通过扶持、引领,让更多合作社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牧民增收致富。”诚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如探索的可贵是无价的,还似青春的热力总是“满格”的。让我们在机制体制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在生态转型上下功夫,让合作社更加深入人心、赢得人心,让“生态饭”吃得更稳、更久、更香甜,在自信、创新和韧性奋发中共同迎接“达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