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访谈

专访侯晓春:产业扶贫,小鸡蛋背后的大思考

发布:2017/01/19 10:53  作者:车文斌 彭志萍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产业扶贫,小鸡蛋背后的大思考

本刊采访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


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接受记者采访1.jpg

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不要小看一个鸡蛋,小看一颗蔬菜,这里面有文章。一个村有3000多人,自己养的鸡生的鸡蛋可达1万枚,假如我们忽略了这些土鸡蛋,让这1万枚土鸡蛋在小商小贩手中流失掉了就很可惜。”

 

  1月17日,四川省两会期间,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采访省人大代表、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侯晓春侃侃而谈,从乡村土鸡蛋谈到农业增收、农民脱贫、农村奔康,以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产业,从而致力精准扶贫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问题。我们过去的概念,农民,好穷,农村好苦。但是,我们现在关心的还有精神脱贫问题,农民的可持续性增收,和如何发展的问题。”侯晓春说,农村的土鸡蛋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在村里组织建立一个农业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合作机制,把土鸡蛋集中起来送到超市里,在农村只买八毛钱一枚的土鸡蛋就可以卖到2元钱。

 

  所以,村级单位组织收购出售农民产品,仅一枚鸡蛋就可以赚三毛钱到五毛钱,村级集体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有2万块钱。

 

  土鸡蛋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4月6日说起。那天,侯晓春深入广安区兴平镇丁坝村调研,深入研究下一步扶贫规划,共商脱贫大计。

 

  走进贫困户王家迁、王家策的家中,侯晓春得知他们养殖的母鸡下了许多土鸡蛋,原来都贱卖给了贩子时,他当即要求村组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因需施策,菜单式服务,把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统一收购、销售,确保贫困户的收益最大化,进一步把脱贫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小鸡蛋给产业扶贫的策略带来深刻思考,农村有很多要素,很多资源,精准扶贫的关键性抓手是什么?侯晓春的体会是打整体仗。“产业和美丽乡村相结合,也就是产业发展以后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增收,才能有好日子。”

 

  农村人均六分地七分地八分地怎么抓产业?广安市委、市政府想得深想得透,那就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农村产业,用农村改革的方法,让土地资源有效的流转,让农民在土地流转的时候到产业公司去。

 

  到公司打工有工资,土地流转有分红收入,农民就增收了。所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村在发展产业来实现农民个人增收,来实现集体经济的增收。

 

  好日子有了,好房子有了,党委政府还要干什么事儿呢?侯晓春说,还在引导农民建立好习惯。用水有干净水,有厕所洗手间、厨房、院坝,有村级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体育活动等,乡风民俗的全面升华,乡村新秀才的培训,这就是我们党委要引导农民干的事情。

 

“如果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把农民引导好了,到农村去乡村道路干干净净,有洁净的水资源,蓝天白云,绿地,这就是新农村,就是脱贫的新农村,建成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变化。”侯晓春说。

 

  2016年,广安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12.2%,城乡收入比由2.6:1缩小为2.2:1。减少贫困人口20.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8.9%下降到3.27%。2017年,广安将实现266个贫困村退出、48164名贫困人口脱贫。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 车文斌 彭志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