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广安区花桥镇建成“智慧农场” 230亩基地全年仅需1人管理

发布:2022/10/24 14:54  作者:张国盛 罗青山  编辑:罗梓毓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智能灌溉、苗情监测、无人机巡田……在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建成的230亩“智慧农场”,工作人员只需打开手机上的软件,一个人便可通过远程操控,实现农场耕、种、管、收所有环节农事作业。“这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四川东鹏农海科技公司技术负责人周光俊介绍。

 

微信图片_20221024144533.jpg


10月20日,记者在花桥镇竹林村“智慧农场”看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农场已形成田成方、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业态。在道路旁和田埂边,安起了一个个摄像头和一台台物联网设备,看起来科技感十足。“摄像头主要起苗情监测的作用,通过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并自动发送给农业专家,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在病虫害未发生之前便可进行预防处理。”周光俊告诉记者。

 

而在“智慧农场”的物联网设备前,记者看到太阳能电池板下方,安装有物联网控制器、水位计及电机等设施。“这是农场安装的智能灌溉设施,用户可按照农作物生长周期预先设置水位情况,在稻田内水位高于设置值时,物联网控制器便会自动排水,反之则会自动补水。”周光俊向记者解释。


 微信图片_20221024144548.jpg


据悉,花桥镇“智慧农场”共安装有苗情监测摄像头16个,灌溉监测仪20套,土壤监测仪20套,气像监测仪1套,水质监测仪5套、水管2000余米。同时,在“智慧农场”100米开外的农机服务中心,业主还购置了耕地机、插秧机、收割机及植保无人机等多台无人驾驶设备。“与传统农场不同的是,“智慧农场”看不到工人忙碌的身影周光俊说道,“公司在2公里外的冲锋村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设有系统控制室,工作人员根据生产需要,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调派各类农机开展作业。”周光俊还介绍,植保无人机上自带的多光谱,可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自动获取农作物含钾、磷、氮等肥力数据,并实现精细化施肥管理。

 

据介绍,“智慧农场”在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难题的同时,还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人工插秧亩产量约1200斤,而机插秧亩产量能达到1400斤,两者相比不但实现增产增收,在种植环节水质、土壤、农药、化肥的管理和使用更精准,每个周期和环节均可溯源,确保了粮食安全。”周光俊表示。

 

微信图片_202210241445481.jpg


在试点示范成功后,我们再大面积推广,以后实现万亩农田一人管的目标,让智慧农业系统应用更多的产业发展上,推动智慧农业在农村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周光俊充满信心地。(张国盛  罗青山 本刊记者罗梓毓)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