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研究——以威远农商银行为例

发布:2022/11/25 16:51  作者:黄洁 邱勤华 李建钢 余盛  编辑:陈天航 罗梓毓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摘要伴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作为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措施,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威远农商银行为例,分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政策法律体系、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风控管理机制、针对性的扶持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有完善标准体系及制度规范、健全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助力融合发展、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以此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效融合及威远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威远农商银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发挥绿色金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中的融资服务功能,支持绿色三农项目,实现农村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迅速发展,农商银行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在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农商银行也在积极寻求的融合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二者的融合效果。本文以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为例,分析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此为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丰富金融理论[2]。作为传统金融衍化的绿色金融,不但与传统金融拥有共性,也具备其绿色的特征。但是在相关理论研究角度,还存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二者融合发展的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

通过对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能够厘清金融体系规模及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以及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银行扶贫顾问组织(2006)指出,普惠金融体系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色,其一是个人、家庭以及企业可以用适当价格获得金融服务;其二是金融市场之中具备完善的金融机构及有效的监管;其三是金融机构为客户进行服务是持续的;其四是具备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Cowan指出绿色金融的目标是为环境保护行为或者倡议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3]Salazar指出绿色金融诞生的基础是寻求环境保护路径。Simon Thomas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包含人才、法律以及机构建设等。Greene(2014)分析了农业多元化发展举措,指出政府在乡村振兴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站在农村金融角度分析,指出了乡村复兴的具体路径[4]Jeannenry(2011)等人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金融发展程度的关系,并且得出相应的结论,金融越发达的地区,农村的经济状态也就越好。而农民不仅仅依赖传统农业生存,也会参与到金融投资之中实现增收,继而带动当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国内研究现状

甘文智(2017)认为现阶段农商银行处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已经初步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5]。一些农商银行在助力涉及绿色的产业过程中,也是运用考评机制来实现政策的落实。陈艺斌(2018)指出农商银行在助力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政银企三方合作的机制与体制建设问题。谢添2018)站在政府与农商银行的角度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困境,从政府层面分析主要有三点,其一为绿色产业产权不清晰;其二为激励扶持政策不明朗;其三为信息获得性较弱。孔发龙(2017)指出,农村金融服务具备普惠性,也更需要政府配置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因此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完善绿色金融的激励政策体系。刘华(2018)认为绿色金融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各种绿色金融活动一般集中在可见的范围之中[6]。可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依托现有的政策资源与环境资源,明确绿色金融服务三农战略,全面定制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规划,在发展理念、产品设计以及服务营销等方面凸显绿色金融的价值导向。马连贵(2019)指出应当构建完善的互联网+绿色金融平台,强化精准服务,推广新兴支付工具,构建统一的绿色项目储备库,获得动态的信息,对信贷业务进行评审、投放以及管理,确保绿色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共分为六个章节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节为绪论,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以及方法。第二章节为相关概念概述,在分析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第三章为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威远县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三点: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小微贷款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第四章为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政策法律体系、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风控管理机制、针对性的扶持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第五章为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及制度规范、健全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助力融合发展、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第六章结论,总结全文。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确定选题之后,本文通过知网数据库、图书馆资料以及专业课资料等,对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及二者融合发展的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文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

针对威远县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此为威远县乃至其他地区的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相关概念概述

 

(一)概念界定

1.绿色金融

1995年,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运用绿色信贷促进环保工作的通知》,其中首次提及了绿色金融。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绿色金融进行了明确定义。本文基于上述文件与学者的分析,将绿色金融定义为为了实现保护环境,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金融行业资金调度能力,优化转型高耗能、低产出产业,带动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指的是在对不同金融资源进行开发、配置以及利用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其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成员的一种金融发展方式及金融存在形式。

 

(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发展理念存在相似

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在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成本可负担的基础上,可以促使更加阶层或者更广泛范围中的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7]。绿色金融目标是更好的改善环境,应对当前的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一种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支持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视长远可持续发展。站在发展的角度分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都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目标都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区别在于普惠金融更加重视机会的平等性,绿色金融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伴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已经被包含在普惠金融理念之中,绿色金融也更加重视高效高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发展态势。因此,双方发展理念存在相似之处。

 

2.服务对象存在交叉

站在宏观角度分析,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或者低收入群体,甚至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的群体[8]。绿色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环保、节能、绿色、交通以及建筑等项目的投融资及风险管控等。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普惠金融也逐渐在绿色金融的融合之下对支持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以及基础农业建设、小微企业等有所交叉。因此,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可以体现在有效促进绿色乡村建设、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3.二者均需政府引导

2015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又提出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基于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相辅相成发展的过程,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也存在明显的内在统一性,无论是民生还是三农问题,站在目前的金融服务与发展角度分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所发展的环境,都需要依赖政府的引导与推动。政府层面充分发挥“有形的手”的作用,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及高效发展。

 

三、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

 

威远农商银行近年来坚持按省联社“1234567”治行兴社方针控制金融发展风险,增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实施绿色金融战略转型工作,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绿色转型,在助力乡村振兴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一)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化三农金融服务

威远农商银行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发展契机,针对绿色、生态以及普惠等关键问题,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工作。首先,将普惠金融与生态有机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的有效结合,针对性的创新“仙草贷”“金果贷”“穹窿.香茶贷”等特色农业产业信贷产品,引导农户开展绿色种植活动。其次,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农户创新免担保、无抵押的“蜀信.智能小额农贷”信用贷款。农户通过线上申请贷款,可以实现三分钟秒批,一秒钟放款的目标。最后,为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工作,在每个村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推进金融服务基层创新发展[9]。现阶段,威远农商银行已经在全县180村建立了99个农村金融服务站,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

 

(二)创新小微贷款产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为了进一步匹配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需求,威远农商银行近年来不断开展产品的创新,创新推出“惠商贷”“兴农贷”“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系列普惠小微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9月末,全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8.7亿元,贷款用户达4649户。

 

(三)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威远农商银行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实现绿色转型的战略选择。2021年制定了《威远农商银行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从组织管理、授信管理、流程管理、监管检查四个维度逐步推进绿色金融业务转型。除此之外,加大了绿色金融培训,逐步推动全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2年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为1.89亿元,同比增长32.67%,而在绿色信贷余额中,87%不属于普惠金融。

 

四、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政策法律体系

现阶段,关于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研究较少,在公开资料之中很难找到二者融合的情况,也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方案。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双方都存在一定的外部性,也需要政策的引导[10]。笔者做为威远农商银行的员工分析认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均属于生产经营性贷款,但标准都是相互独立的,二者融合发展的框架还未进行搭建,政策措施也相对独立,且法律体系与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及责任不够清晰。

 

(二)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不健全

绿色普惠金融需要同当地的生态环境数据相结合,构建具体的地方普惠金融特色的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及环境效益测算体系、风险评估体系以及征信体系等[11]。相关资料显示,威远县金融行业针对本地生态环境风险与绿色投融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金融机构与信贷机构以及保险机构不能够对本地投融资环境、气候等影响因素进行收集与整理,对于环境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不足,所以不能够有效的构建绿色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该系列因素制约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有效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风控管理机制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所涉及的范围涵盖了三农、小微企业,但是由于信息基础薄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识别、管理以及控制的难度。同时,普惠金融多为小项目、小金额,而绿色金融项目多为大项目、大金额。大型银行因项目规模较小且分散而加大了业务营销与管理成本等原因,不愿加大普惠营销;农商银行等法人机构因大项目的风控水平有限等原因,使得参与绿色项目的积极性被削弱。由于服务对象不同,为资金需求主体形成了诸多的融资困境,继而制约了威远县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规模化与持续化发展。

 

(四)针对性的扶持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虽然今年人民银行创新了“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但适用对象为工农中建交、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财政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实践中都缺乏针对性的激励机制[12]。参与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业务及服务,会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盈利空间减少,盈利水平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的缺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入挖掘与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及服务的内生动力不足,使得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产品与业务的探索实践受到影响,也不利于绿色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标准体系及制度规范

1.制定绿色普惠金融政策支持标准

在政策制定方面,应当立足威远县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特色,由政府部门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威远县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地方标准,确定绿色普惠金融支持方向及重点领域,明确农业领域、乡村产业以及农民农户等融资主体是否被纳入到支持范围之中。同时,不断完善贷款贴息与财税优惠政策,以此来提升社会资本投入绿色普惠金融项目的比例。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双方业务的重合之处,保障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到农业与农民。

 

2.加强制度协调支撑作用

银监会是普惠金融的组织管理机构,按年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措施。而中国金融学会是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机构,成立之初就有80多家理事单位,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机构,2016年《关于构建金融绿色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框架性设想,为了促进多方的有效融合,需要联合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协调发展。其一,应当重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双方重叠的问题,如绿色农业贷款。其二,要充分考虑财政纪律与央行MPA考核的相关要求,构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平台互联问题,不断强化信息共享与系统共建机制,确保为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产权与权力的转化路径。

 

(二)健全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

1.加强整合金融机构开展联合评估

每家银行都具有业务开展的独立性,在此基础上,威远县的金融监管部门应组织联合辖区内金融机构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展联合评估,同绿色普惠金融标准相结合,共同制定支持农民农户、小微企业之中涉及环保与绿色低碳的项目的准入标准,有效的落实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同时避免通过利率进行恶意竞争。

 

2.构建农业融资主体绿色信用体系

绿色农业的融资对象基本为农户与小微农产品企业,普惠金融也明确支持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近年来都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但仍存在信息缺乏可用性,借贷双方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应当构建完善的绿色信用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及正负面清单评价管理机制等。比如,在建立农户生态信息档案中将符合绿色标志的蔬菜、特色茶叶、高效园艺、特色种植、休闲农业等绿色附加值转化为绿色积分,以此对农户具体的生态行为等进行量化[13]。针对一些超出生态资源承载力,对于生态环境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人纳入失信范围之中,构建违法违规责任主体黑名单机制。

 

(三)信息技术助力融合发展

 

1.打造绿色普惠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威远县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及风险管理受到制约的关键原因就是是信息基础薄弱,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孤岛。因此,为有效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作为桥梁,连接乡村产业用户信息、环保信息以及民政、工商以及税务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服务的效率,继而提升信息的透明度,消除金融机构与借款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加强风险监测管理系统的运用

威远农商银行应完善风险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例如将小微企业用户信息、执法信息以及环保系统的相关信息,工商、税务以及环保、民政的政务信息等外部信息有效接入内部风险监测系统中,为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通过风险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有效降低风险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继而提升服务的覆盖率及可获得性。

 

(四)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

 

1.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

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的覆盖性与交叉融合性,二者的联合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企业与循环企业的发展[14]。因此,在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创新产品,争取能够满足多样化企业与用户的信贷需求。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农商银行站在实现经济金融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的角度,寻求信贷产品的创新。例如,可以充分发展有机农业,站在特色农业绿色化与循环农业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积极寻求具备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社,充分挖掘具备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良好的企业,针对性的利用农副产品、农机具等“三农”特色押品设计相关的信贷产品。再如,可以站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同建设美丽乡村、扶贫产业等热点问题相结合,由改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方面,充分的挖掘旅游优势,实现生态价值及文化机制,继而有效的促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有机融合。

 

2.推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项目

利用产品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可以帮助普惠金融与绿色金额的使用者在资金获取方面更具高效性与便捷性,区别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繁琐复杂,只需通过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便可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金融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金融资源惠及更多的区域、产业。

 

六、结论

总而言之,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想要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就需要深刻认识到其可行性及必要性,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实现优化。本文总结了威远县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进一步分析了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政策法律体系、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风控管理机制、针对性的扶持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威远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及制度规范、健全绿色普惠金融评价机制、信息技术助力融合发展、创新信贷产品及服务。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