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系统科学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发布:2023/10/23 14:37  作者:张筠 李贤彬  编辑:卢锦根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1.png

 

2023年10月20~22日,以“系统科学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承办,双城经济圈公共治理研究院、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眉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和各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3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参加了会议。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顾问、名誉会长乌杰教授向大会发来贺信。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学者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颖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顾春华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金瑞教授,太原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忱教授,深圳大学党委常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红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狄增如教授,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会长、逸马产业集团董事长马瑞光先生等。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胡学举在开幕式上代表承办方致辞。本次学术年会分为主旨报告会和两个分组讨论会,并对眉山市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的创立者,乌杰教授在系统哲学领域提出了大量创新观点,不仅创办了《系统辩证学学报》,而且还出版了《系统哲学》《系统辩证学》《整体管理论》《系统美学》《系统心理学》等一系列畅销书和重要专著。年近90岁的乌杰教授为本次学术年会亲自撰写了《关于系统美学的两个问题》的学术论文,并委托有关学者在大会上进行了全文宣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乌杰教授的《系统美学——一种新的美学思想》,从系统哲学的宏观视角出发,诠释和构建了一套系统美学体系,重新建立了美学的本质、层次、结构和方法论,讨论了真、善、美的统一关系,不仅深化了系统哲学的研究范式,而且创新了美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突出了哲学、数学和美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其显著成就在于:一是把美学发展建立在了基础性的系统哲学上;二是为社会科学中的优化问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定量研究领域;三是对社会系统美学的新领域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关于“美是什么”,乌杰教授认为,宇宙理性与最高的美的核心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它是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者,是宇宙运动的“动力因”。分形理论就是演化涌现生成的方式,事物的演化与涌现生成是相似生成,而不是我们常说的相反相成。最小作用量原理与分形理论的数学模型,准确地表述了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在奇点的“前定和谐”。“前定和谐”在奇点上的规定性,在表象上就是宇宙的理性,它的内核就是宇宙的目的因、形式因,最小作用量原理就是“动力因”。美是可以量化的,它的数学表达方式就是变分方程。自然美是关于美的存在、美的演化、美的自组织与涌现的过程;艺术美是设计美的一个特殊部分,设计艺术美是美学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乌杰教授特别指出,设计艺术美将引领互联网、大数据、超算,改变当代社会的结构。美学将不是传统的美学,因为一切都是美学,一切都被设计成美,一切都可能是美。美将对人类社会像空气与水一样的须臾不可缺,美将统领世界所有事物,美将是真、善、美的世界和真、善、美的统一。

 

在主旨报告会上,顾春华教授作了题为《系统科学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系统应用》的演讲,他回顾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系统科学的进展,以及如何运用系统科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系统发展,强调了一体化系统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金瑞教授发表了题为《以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系统论》的即兴演讲,探讨了系统科学理论在未来研究和发展中的可能趋势与方向。他认为,系统科学理论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李忱教授作了题为《大系统视角“互联网+老年康养体系”建设路径》的主旨演讲,他从政策环境、国外养老模式、国内典型案例、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当前老年康养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互联网技术在老年康养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要用大系统的视角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互联网+老年康养”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狄增如教授在《超越还原论的技术途径》的主旨演讲中指出,系统科学是21 世纪科技发展的前沿,系统科学是信息时代社会实践的需求,发展系统科学必须超越还原论,强调了系统思维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文兴吾作了题为《系统思维与中国西部农牧区现代化发展道路思考》的主旨演讲,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系统思维来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以推动农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第宝锋教授作了《震损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特征研究》为主题的演讲,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灾后重建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马瑞光先生作了《成功是系统的》的主题演讲,他结合逸马产业集团的实际案例,从管理的视角阐述了系统管理,深入探讨了系统科学在连锁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系统科学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李后强教授在题为《长江黄河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几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中华文明本质上是江河文明。其他诸多古老文明纷纷消失,而中华文明连续五千多年不断代,其根本原因是形成了以长江黄河为核心的稳定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的江河文明具有“双条性、同体性、贯穿性、同向性、同形性、阴阳性”六个显著特征。通过类比研究,他认为长江和黄河是“双联体”,构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双股结构,且符合整体定律、遗传定律、重组定律、突变定律、互补定律、屏障定律、修复定律、耦合定律,由此可以说明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不可战胜、为何中国一直有“大一统”思想等“学术之问”,从而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解释。

 

在分组讨论会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赵来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范冬萍教授、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鹤鸣教授以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小龙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郝立忠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书生教授、太原科技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原)首席带头人武杰、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助手李荣、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显静、西湖大学前沿技术研究所深海技术讲席教授崔维成、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文钦、陕西旬阳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袁宏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丁科、四川省委党校教授李后卿、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杜胜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李贤彬、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冯程宇等分别就如何将系统科学应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发言和报告。

 

据悉,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300余篇,遴选了50余篇优秀文章辑录成《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在会上进行分享和交流。2024年学术年会将在上海召开。(文/ 张筠 李贤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