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四川省政协委员杨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题的关键在特色产业

发布:2024/01/23 23:11  作者: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编辑:卢锦根  来源:封面新闻  阅读量: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相继于1月21日、22日在成都开幕,四川进入“两会时间”。“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社长杨彪与来自全省各族各界、各行各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肩负全省人民的嘱托与期待,共赴盛会,并精心准备、用心履职,为四川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以下特转发《封面新闻》对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县域经济》杂志社长杨彪的专访。


四川省政协委员杨彪: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题的关键在特色产业|两会好声音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面向未来,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

 

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四川分布着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全省县域经济失衡现象显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省委“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做特色文章?日前,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杨彪。

 

572310341852561689.jpg

四川省政协委员杨彪

 

把脉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

是差距也是潜力

 

“四川的县均经济规模,仅为浙江和广东的1/3、江苏的1/4左右,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这是差距,也是潜力。转型与发展的压力并存。”杨彪以数据来分析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成都市辖区(县)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显著特征;全省GDP超500亿元的县(市、区)达28个,但多集中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仅有少数分布在其他区域。

 

成都之外,GDP低于300亿元的县域达125个,其中有58个县市的GDP无法达到百亿元。成都市下辖区中有8个(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郫都区)则常年稳定居于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前10强。

 

杨彪认为,一方面,经济集聚能够带来要素集中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此带来的“虹吸效应”,造成资源和人才的不均衡分布。过于集中的发展导致一些县域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受限于资源的匮乏和区位劣势,难以有效参与到全局竞争中。

 

跳出四川看全国,全省县域经济总体实力都有待增强。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年全国百强区县榜单,四川省仅有1个县级行政区(武侯区)进入前20名,与东部地区经济强县差距仍然较为显著的西昌市、简阳市、江油市、宣汉县、彭州市、射洪市、金堂县等县市的排名较为靠后。在省内多个县域中,地方财政收入较低。2023年上半年,县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105.8亿元,而对应支出高达220.4亿元,导致财政自给率仅为48.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下的县多达22个,甚至有24个县的财政自给率在10%以下。

 

破局

做优做强绿色产业

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

 

“县域,是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破局的关键,还是产业。”杨彪认为,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坚持“一县一主业”,梯度培育县域千亿、百亿、十亿产业集群;应推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领域产业绿色升级,加快县域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包括绿色金融、物流、电商、研设、信咨等领域,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针对四川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等县域,要注重当地特色资源的推进、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探索省市联合技术攻关机制,支持向下游应用发展钒钛、锂钾、锂矿、石墨、玄武岩、氢能源等资源,促进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能源。

 

针对盆周山区和凉山州等地,重点加强风能发电基地建设,针对“三州一市”加强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充分提高水风光一体化水平;实施川中、川东北、川西等气田滚动开发,大力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快页岩气在川南地区的产能建设。

 

以西昌为例,目前建成了4条标准化葡萄分拣线,形成葡萄收储一体化加工基地,实现总产值150亿元。95%以上种植户户均增收18万余元,解决了14万自主搬迁户及周边16个县(市)脱贫群众的就业问题,提供了30余万个就业岗位。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人这个要素的流动。如果能够打通要素流动,城镇化还有二三十年保持增长的潜力。”杨彪表示。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