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唤得春风暖万家

发布:2017/09/15 11:53  作者:西宣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唤得春风暖万家

——四川西昌通过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催生经济社会活力

 

3天时间,办结执行案件12件,集中兑现执行案款911.11万元。这是8月29日至8月31日,西昌市人民法院开展“执行大会战”,强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份“账单”,也是西昌市近年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缩影。

114.jpg

历史遗留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反应党委政府治理能力和责任担当;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胆识、魄力、担当、智慧,更需要以改革破难题探新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新官必须理旧账,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知难而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综合施策、创新作为,以民为本、担当作为,不断破难题探新路,成功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教育、卫生、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民生短板和信访积案,补齐了发展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扫清了发展障碍、优化了发展环境,充分激活了县域经济的潜力和活力,推动西昌经济社会实现了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书写了“黄金十年”的华丽篇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西昌解决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从来都是靠改革,改革是西昌“黄金十年”发展的根与魂。一是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不断解决历史欠债,解决存量债务46.84亿元,其中,一次性解决普九历史欠账1.2亿元。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五十百千”“122”工程为抓手,每年投入5亿元以上用于教育基础建设;深入实施教师“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周转住房3400余套;全面推进“一村一幼”工作,在全州率先完成“一村一幼”教学点建设89个,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奖励基金,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引导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建设,全市37个乡镇231个行政村已实现100%通油路(硬化路)。以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推动新农村、彝家新寨、城市棚户区改造、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落地落实,永久性解决人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城市困难群众居住问题,2013年以来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37372户  341万平方米,让群众“住有所居”。二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坚持“拆得了、建得好、稳得住、能发展”的原则,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实施包括邛海湿地恢复、西昌新区开发、成昆铁路扩能、泸黄高速改扩建、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征地拆迁项目300余个,涉及城区中心区、西昌新区、邛泸景区和经久、成凉、太和三个工业园区,以及西郊、高枧、川兴、海南、小庙等28个乡镇,征收、流转土地7万余亩,征收拆除建(构)筑物19万㎡,拆迁安置群众1.4万余户5万余人,无规模性群体信访事件。按照“34353”总体思路实施“两违一毁”专项治理,全面完成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先后查处违法建设案件近500起,拆除违建37万多平方米,近期拆除的南安河自主搬迁违建点、西昌学院北校区违建点就是典型案件。在全市集中开展依法打击强揽工程、强行阻工、强拿硬要“三强”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破获扰乱重点工程治安秩序案件30余起,依法审理金融、投资、消费领域案件纠纷5000余件。专题部署在全市231个村和39个社区中开展了清财务、清事务、清法纪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出基层账务管理问题1691项、事务管理问题1034项、村(社区)集体资产1335项,建立完善“三资”管理台账187本,建立村(社区)监督委员会270个。先后开展“雪豹”、“闪电”、“铁帚”等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80余次和砂石资源、矿产资源、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整治行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员3.5万人,扫清了经济社会发展障碍,重塑了“零阻工零障碍”施工环境。三是合力化解信访积案。按照信访积案解决“五包”和“五个一”要求,将每件信访积案按照分管责任或联系乡镇的原则,分别由市级领导牵头落实解决。结合“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建设三本台账”、“信访积案清仓年”、“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年”等工作,集中开展“信访积案解决月”、“信访积案解决大会战”等专项活动,采取时间、精力、财力“三集中”的方式展开信访积案解决攻坚、限时解决,2013年以来排查办理信访积案183件,解决结案169件,化解结案率达92.3%。四是突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将生态恢复和保护作为重要兴市战略,坚决打赢五场攻坚硬仗,特别是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推动邛海湿地恢复工程,整体提升了邛海周边乃至全市生态环境,推动西昌弯道超车、声名鹊起,在全国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邛海湿地品牌荣获“2016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提名奖”。主动承接和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土地确权颁证、扩权强镇、钢结构建筑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改革事项和改革试点,组建城市管理执法局,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组建行政审批局,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目录精简至182项,完成33个乡镇、197个村88552户共57.2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开展安宁镇、礼州镇改革试点、加快探索推进街镇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57.9%、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城市。注重网络问政,通过“互联网+”互动交流平台,广泛聚民意、缓民情、解民困、化民忧,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和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全面提升直接服务群众、展示干部形象、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以改革创新思路推动“黄金十年”工作

 过去的十年,市西昌发展的“黄金十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靠的就是改革创新、抢先一步,前瞻谋划、科学决策,走出了符合西昌实际的发展新路径。一是随势而进,确立西昌发展战略。2012年确立“转型升级、民生优先、产业倍增、开明开放、城乡统筹”五大兴市战略;2015年提出实施“转型提效、民生普惠、城乡统筹、创业创新、开放合作”五大战略,攻坚“安宁河片区、古城河东片区、川兴大兴片区、海南大箐片区、海河南山片区、西昌新区片区”六大片区,构建“大产业、大开放、大城建、大民生、大党建、大治理”六大支撑的西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566”工作抓手,从战略层面明晰了工作思路,保持了高位奋进的发展态势。二是自加压力,确定西昌发展目标。结合西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筹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到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2017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20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第二步:2030年,实现领先领跑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建成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第三步:实现更富更强目标,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人民群众更加富裕富足,社会更加和谐。2040年达到三个70%:城镇化率达到70%、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城镇人口占比达到70%。2050年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三是分线抓实,明晰西昌发展举措。坚持把发展战略落实到每年具体工作安排上,坚持一年一个发展主题,一年实现一次跨越(2012年开放合作年、2013年交通枢纽年、2014年乡村建设年、2015年生态提升年、2016年基本小康年)。加快西昌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实现三产从“231”向“321”转变。农业上,围绕率先建成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总体目标,提出“基地、品牌、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电商”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思路,“党政统揽、规划引领,乡村主体、捆绑投入,产业支撑、文化提升,群众参与、政策引导”的新村建设思路,“七个一”生态乡镇建设思路,形成了“三农”工作的现实抓手。工业上,围绕整体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体,以三大园区为载体,依托六大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形成了“一体三翼”发展格局。服务业上,围绕建设川滇结合部物流大通道目标,坚持以市场化、国际化、网络化为方向,拓展新领域、发展新模式、培育新业态,着力构建“3396”产业体系,形成了“2+3+4”相融互动产业格局。城市建设上,围绕“七彩西昌·阳光水城”发展定位,实施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畅通城市工程,形成了西昌、冕宁、德昌同城化发展,“3+6”西昌经济圈区域合作务实推进的发展格局。旅游上,围绕“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品牌营销,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文化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工作推进上,强化工作的结果要求,采取“三拖一”、“五个一”、“六大片区集团攻坚”等模式。四是先行先试,构建制度保障体系。研究出台了产业发展30条、治水10条、治气10条、治堵10条、人才支撑10条、廉洁自律10条以及加快街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民生普惠制度框架文件。

未来十年,是西昌发展的“铂金十年”,我们将坚持“1566”经济社会发展方略(“1”即,实现一个愿景:到2026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为2050年建成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5”即,实施五大兴市战略;“6”即,推进六大片区集团攻坚;“6”即,构建六大支撑发展格局)。通过“铂金十年”的突破性发展,逐步走出一条区域融合、体系完整、模式多元、创新驱动、梯度推进、体制健全的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外向型经济格局全面形成。到2026年,GDP突破1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0:65,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进入前50名,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超过60家,驻昌金融、保险、证券机构超过35家。

“十三五”末,西昌将完成“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进入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加快建设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区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亚高原地区体育训练基地、四川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整体提升西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以改革创新举措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推进改革创新,就要通过好干部,将改革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好,落到实处、有序推进。2016年,研究出台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八条意见》,人民日报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这是西昌推动干部在重大改革、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项目、基层一线历练成长的重要改革举措。一是坚持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个人为事业担当。鼓励改革创新、担当实干,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区别开来”,甄别“七种情形”,实行容错纠错免责。对在干事创业中非主观原因且没有徇私枉法的一般性工作失误,不求全责备、宽容对待,给予改正机会,不作处理;对突破某些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明确给予支持;对非因严重经济问题受处分已过影响期、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优秀且符合任职规定的干部,及时、大胆启用。二是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根据全市经济发展及财力情况,逐步提高年度目标考核绩效奖额度,每年分别给予目标考核前3位的乡镇和前2位的街道80、50、3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工作)经费奖励;连续三年目标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单位,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由15%提高到20%;加大干部精准培训力度,每两年干部参加学习培训不少于12天,年度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的干部、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干部、顺利完成重大工作任务的干部,优先安排外出培训和挂职锻炼。三是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项目、基层一线锤炼、识别、使用干部。严格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省委“六重用六不用”用人原则和市委“三个优先”要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市委《乡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1+5”配套制度》,坚持事业为上,更加突出实干导向和基层导向,格外关注那些在大党建、大产业、大民主、大治理、大城建、大开发支撑发展格局中勇挑重担、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紧紧围绕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和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贤任能。2013年以来,共调整了乡科级领导干部1399人次,其中从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违规整治、精准扶贫、信访维稳、重点村整顿等重点工作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选拔了660名干部,接近一半。持续推进优秀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积蓄好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遴选了3批次260名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对象。

                 以改革创新理念探索县域治理新模式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追求。西昌市探索建立“指挥大统筹、资源大整合、维稳大协调、矛盾大调解、民生大服务、执法大协同”六大工作机制,形成纵横交错、全域覆盖的服务治理“一盘棋”格局。一是“1+3”联动指挥,统筹协调“零障碍”。构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核心,进行实时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形成集城市综合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安、突发应急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组织指挥网络,初步形成与市公安指挥中心、政务中心、数字化城管中心为支撑的“1+3”指挥协调体系,即与公安指挥中心互动,实现警务分流;与政务中心互动,实现“网上预约审批、网下代办服务”;与数字城管中心互动,构建“大城管”格局。二是“四级网络”联动运行,服务群众“零距离”。构建“市网格监管中心—乡镇(街道)服务中心—村(社区)管理站—网格员”四级网络,以及市、街镇、社区、一级网格、二级网格、三级网格“六级服务治理力量”,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村(社区)自治组织、综治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的整体联动机制,工作推进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构建起“政社互动、专群联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三是“纵横”数据大融合,互联互通“零壁垒”。初步形成了矛盾调处、党建群团组织、社会治安防控、市民公共服务、城市综合管理、网上政府等10余个功能模块。推行一体化工作模式,建立统一的基层组织信息服务平台和统计制度,整合移动通讯、广电等公共信息平台,将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社区交友网、语音网、微信平台、物联网等功能性网络资源覆盖西昌全城,实现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四是区域“共建”促融合,协作发展“零死角”。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边界“死角”,开展党建跨区域大协作,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相邻县(昭觉、喜德等)乡镇之间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信息互通有无,工作联席协商,矛盾联动解决,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各项工作得以同步高效落实。组建政治思想工作队、项目建设服务队、矛盾化解攻坚队等专业性服务队伍,为发展助力、为稳定护航、为民生解难,架起联系沟通、组织动员、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