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安吉县“白叶一号”扶贫茶苗捐赠项目的核心示范区之一,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红旗社区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将一片白茶叶发展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叶子”,书写了东西部协作助力脱贫的生动篇章。
红旗社区白茶基地
高标准建设示范茶园
红旗社区于2022年启动“白叶一号”茶旅融合示范园建设,总规划面积101亩,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600万元,配套完成田网、路网、水网和电网“四网”建设,并融入景观植株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与乡村旅游景区结合的“两区一点”模式。为克服青川黄壤肥力不足、透气性差的问题,项目每亩施入4吨有机肥改良土壤,并采用营养袋苗栽植技术,确保茶苗成活率达95%以上。此外,茶园创新采用“厢面覆盖茅草”技术,既抑制杂草生长,又调节土壤温湿度,促进茶苗健康生长。
白叶一号茶业基地
村民在茶叶基地锄草
美丽的红旗社区
在技术支撑方面,红旗社区借助浙江安吉专家的远程指导和本地农技团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重改土、促开沟、精修剪”的精细化管护体系。例如,通过“青川茶智”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茶园土壤温湿度、氮磷钾含量等数据,并生成定制化管护方案,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2023年,社区还引入5G物联网技术,安装高清摄像头和土壤传感器,让浙江专家可远程诊断茶园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管护效率。
红旗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构建了多方共赢的利益链条。村民每年可获得5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并优先在茶园务工,日薪达80元;茶园投产后,收益的10%将分配给村集体,用于公共事业建设。此外,社区探索“返租倒包”模式,将茶园分片承包给农户管理,既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又降低了管护成本。例如,2024年部分农户通过承包茶园,单季鲜叶销售收入已突破万元。
此外,红旗社区以“白叶一号”示范园为核心,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茶园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融入观光步道、生态景观等元素,吸引游客体验采茶、制茶,带动周边餐饮、民宿产业发展,基地也成为展示青川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
高位推动建强“落实型”组织体系
茶产业是青川县“2+3”现代特色农业的首位产业,全县茶园规模达到了30万亩。今年,干茶年产量预估将超1.2万吨,茶农人均增收突破5000元。其中,“七佛贡茶”是青川县茶叶的区域公用品牌,获评“中华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2024年,品牌价值评估达到22.97亿元,位居全省第7位,位次紧靠“宜宾早茶”。
白叶一号
青川县农业农村局与木鱼镇领导等调研白茶一号生长情况
茶叶基地与村庄遥相呼应
青川县始终把“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强力推动落实。在强化组织领导上,“白叶一号”捐赠茶苗落户青川后,县上成立了“白叶一号”项目建设领导小组,2020年以来,组建“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白叶一号”暨茶产业发展推进专班、茶叶产业专班,研究部署、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在是强化推动落实上,青川县充分运用调研、培训、督导、示范等方式,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狠抓工作落细落地落实。2021年9月,青川县成立了县茶产业发展事务中心(含县白叶一号茶产业推进中心、县茶叶研究所),专职负责“白叶一号”及茶产业发展。在强化督导考核上,发挥督导“助推器”作用,紧扣农时季节和工作时效,强化跟踪督导,坚持发现问题、反馈意见、跟踪问效闭环管理,抓好“最后一公里”落地落实。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每年坚持实施“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专项考核。
从示范点到全域辐射
2022年以来,青川县以茶博会、“游大美蜀道 品广元好茶”目标市场推介会、广元女儿节等为主载体,以宣传推介、展示展销、签订订单、开办门店、口粮茶投标等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北上、南下、东进”市场开拓行动(“北上”重点开拓西安、兰州、银川等西北市场,“南下”重点开拓成都、重庆、绵阳等西南市场,“东进”重点开拓以常州、无锡等为桥头堡的华东市场),持续推动青川好茶卖出去、卖出好价钱。
一半油菜一半茶叶
漫山遍野的“白叶一号”
茶叶长势喜人
截至2024年,青川县“白叶一号”基地总面积已突破7000亩,鲜叶产值达2100万元。红旗社区作为先行示范区,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推广“白茶+数字化”“白茶+文旅”模式。
力争到2026年实现茶产业从业人员过万的目标。通过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品牌营销,红旗社区正将“白叶一号”打造为青川乡村振兴的标杆产业,让“致富茶”的芬芳惠及更多百姓。红旗社区以“白叶一号”为纽带,不仅实现了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的跨越,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
这片来自浙江安吉的绿叶,在青川大地上扎根生长,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也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文/图 周淼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