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蜀道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四川省剑阁县近年来以“文旅融合”为引擎,加快推进蜀道文化博览园(以下简称“文博园”)的规划建设,致力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教育研学于一体的国际级文旅地标。
“这不仅是对古蜀道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更是我们推动剑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剑阁县发改局工作人员赵小羽说,蜀道文化博览园依托剑阁县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为核心理念,规划总面积约500亩,总投资超2亿元。
剑门关
翠云廊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该项目旨在通过“一园多区”的布局,整合剑门关、翠云廊等核心景区资源,构建“世界级蜀道文化展示窗口”和“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
剑阁县文旅局介绍,文博园将围绕“蜀道历史”“古柏保护”“三国文化”三大主题,建设蜀道博物馆、文化广场、古柏博览馆等功能区,并联动周边景区形成“大蜀道文旅走廊”。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百万人次,进一步巩固剑阁作为“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的地位。
古蜀道
园区的剑阁县游客集散中心基本完工
“古今交融的文旅新场景是文博园建设的核心内容。”赵小羽介绍,蜀道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采用数字化展陈技术,系统展示蜀道2000余年的交通史、军事史与文化交融史。馆内设有VR体验区,游客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至古蜀道,感受诸葛亮北伐、姜维守关等历史场景。此外,博物馆还将设立全球首个“古柏基因库”,利用现代科技保护翠云廊千年古柏的生态数据,将完美实现历史与科技的对话。
目前,文博园核心区的蜀道文化广场已建成投用,成为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地,去年11月举办的“万人诵读《蜀道难》”活动就是在这里,以声光秀与集体朗诵结合,再现蜀道雄浑气魄。未来,广场还将常态化上演《点树交印》情景剧,通过互动演出诠释古代官员交接古柏管护职责的治理智慧,亦将成为传承与创新的交汇。
正在建设的文博园
正在建设的园区
此外,交通网络建设同步推进,其中全长530米的“诸葛桥”已于2019年竣工,串联园区主干道与剑门关景区,大幅提升游客通达效率。剑门关高速出口拓宽、绿道系统升级等工程,也进一步优化了文旅基础设施,贯通了古今脉络。
在此基础上,文博园引入了AI导览机器人“关剑”(剑阁首个5A景区数字代言人),提供个性化讲解服务;《千年奇遇剑门关》VR影院则以15分钟沉浸式体验,再现古蜀道商旅往来与战争风云。“我们还在园区内设文创工坊,推出古柏香薰、剑门关折扇等百余种特色产品,将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动能。”剑阁县文旅局进一步介绍。
结合“交树交印”古制,文博园设立古柏保护专题展区,展示剑阁县创新推行的林长制与古柏离任交接制度,凸显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
紧邻剑门关景区的古街
剑门关景区的勇士游园
由此可见,文博园的建设直接带动剑阁文旅产业升级。2023年,剑阁县接待游客7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2024年1-10月,游客量同比增长18%,收入增长10%。
项目还通过“文旅+产业”模式,促进周边茶旅生态园、民宿集群等业态发展,新增就业岗位超千个。
未来,剑阁县计划以文博园为支点,联动剑门关—翠云廊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推动蜀道徒步游、山地马拉松等品牌活动国际化。同时,规划中的轨道交通与低空飞行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助力剑阁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
蜀道文化博览园的建设,不仅是剑阁县对历史文脉的深情回应,更是以创新思维书写“诗与远方”的新篇章。这座千年雄关,正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翼,在新时代的文旅融合浪潮中展翅高飞。(文/图 周淼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