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母亲的年轮与时代的答卷 ——献礼建党104周年暨四川农商银行改革成立1周年

发布:2025/07/01 11:36  作者:雷斯博  编辑:陈天航  来源:资中农商银行   阅读量:

岁月以年轮铭记初心,历史用笔墨书写答卷。当2025年的晨光洒向神州大地,我们的母亲——中国共产党,已走过104载峥嵘岁月。从南湖红船的一豆星火到领航复兴的巍巍巨轮,她以镰刀锤头开辟山河,用赤子之心哺育华夏。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一粒金融的种子破土而生——从四川农村信用社到四川农商银行的蝶变,正是一部与党同心、与农同行的时代史诗。  

百年经纬:红船精神照耀的复兴之路

1921年盛夏,南湖烟雨中的那艘红船,承载着13颗赤诚之心,划破了旧中国的沉沉暗夜。镰刀割裂千年枷锁,铁锤砸碎殖民锁链,中国共产党如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

井冈山的星火、长征路上的草鞋、延安窑洞的灯火……母亲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五星红旗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坚定的信仰。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母亲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胆魄,在南海边画下春天的圆圈;新时代的征程上,脱贫攻坚的号角、乡村振兴的蓝图,将“人民至上”刻入百年大党的基因。104年,从救亡图存到国富民强,她的年轮里始终镌刻着同一句誓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信合长歌:泥土里生长的金融根系

1951年,新中国初生的朝阳下,四川农村信用社在巴蜀大地的阡陌间扎下根系。第一代信合人背着褪色的帆布包,踩着露水浸湿的草鞋,在茅檐土墙上挂起“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木牌。一把算盘、一本手记账册、一盏煤油灯,便是全部家当。他们用脚步丈量四川的每一道山梁,将金融的种子播撒在稻花香里。  

历史的考验总不期而至。十年动荡中,农信事业如风雨飘摇的扁舟,却始终紧握“为农服务”的舵盘。改革开放的春雷惊蛰,农信人终于等来破茧时刻:算盘声渐被键盘声取代,茅草屋化作玻璃幕墙的网点,存贷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截至改制前,6000多个网点如星辰缀满巴蜀夜空,照亮了“三农”前行的每一寸土地。  

农商新纪元:改革浪潮中的破茧成蝶

2024129日,历史在此转折。在党的引领下,四川农商银行挂牌成立,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启幕。这不是简单的更名换牌,而是一次从肌理到灵魂的重生:  

科技之翼:智能运营中心将贷款审批压缩至“分钟级”,万手机银行用户见证“指尖金融”的加速度;  

乡土之诺:百亿乡村振兴专项贷款浇灌“川字号”产业,千余村庄在金融活水中焕发新颜;  

普惠之光:“蜀·e”以纯信用破解融资难,亿元减费让利托起小微企业的春天;  

治理之变:战略投资者注入新血,不良率下降的数字背后,是脱胎换骨的重塑。  

站在四川商银行大厦前,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灯火。昔日的茅屋算盘已成记忆,但柜台前的“党员示范岗”、墙壁上的“服务三农”金字,仍在诉说七十余年未改的赤诚。  

血脉传承:党旗指引的金融担当从合作制到股份制,变的是机制,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

104年来,母亲的手始终为我们指引方向:  

在烽火年代,她教会我们“金融的根基在人民”;  

在改革岁月,她叮嘱我们“转型不忘扎根泥土”;  

在新时代,她引领我们“以金融笔墨绘就共富画卷”。  

今天,农商银行党员组成的“红色金融先锋队”,将党支部建在乡村振兴一线。抗震救灾时冲锋在前,疫情防控中坚守网点,田垄间的调研笔记写满民情——这,就是母亲赋予我们的精神胎记。  

向未来作答:紧跟红色旗帜“五篇大文章”

2025年的七月,站在“两个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以金融为笔,续写新时代的答卷:  

数字农商:持续加强金融科技投入,让区块链、AI在田野间扎根;  

普惠农商:千亿信贷活水,滋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沃土;  

绿色农商:碳金融产品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青山绿水成为“最增值的资产”。

养老金融: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浇灌银发岁月,滋养“老有养、暮有依”的夕阳时光。 

科技金融:科技赋能,探索数字金融发展新方向,不断丰富农业数字化和数字化农业金融产品供给,实现金融精准滴灌。

母亲的年轮又添新纹,而我们的脚步永不停歇。因为知道:只要紧跟那面鲜红的旗帜,便永远走在春天里。(文/资中农商银行 雷斯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