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賨州大地上,一抹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金融服务第一线。作为一家深耕本地七十余年的金融机构,广安农商银行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措施,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助推发展“硬实力”,通过机制创新、资源下沉、精准赋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截至2025年6月末,广安农商银行存款余额320.96亿元,较2024年初净增50.86亿元,增幅18.83%;贷款余额151.71亿元,较2024年初净增19.50亿元,增幅14.75%。先后荣获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授予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24年度金融工作表现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共联共建,党建融合织密乡村“服务网”
三级联动织密服务网络。广安农商银行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对接、党员包片”三级联动体系,各支行党支部与服务区域内27个乡镇党委签订共建协议,选拔优秀党员骨干下沉至480个行政村作为“金融顾问”,在每个村聘用村组干部作为“金融联络员”,形成“红色联盟”服务网络。
“金融顾问”上门,让金融服务直达农户家中
进村入户打通服务末梢。广安农商银行实施一镇一拜访、一村一座谈、一组一盘点、一户一画像的“四个一”工程,精准掌握农户生产生活需求,让金融服务直达农户家中。以401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依托,构建“政务+村务+金融+物流+电商+通讯”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已累计交易8.69万笔,交易金额3700万元。
互融互促激发服务动能。广安农商银行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双向赋能”机制,一方面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农户授信、贷款发放与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建立深耕农村市场党员先锋队,依托人熟地熟优势开展“地毯式”建档授信,今年已累计投放涉农贷款9.04亿元。
支农支小,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源动力”
做好产业发展与增收致富“结合文章”。聚焦不同地方的特色产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2024年来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5.85亿元。今年,广安农商银行通过引入三方担保方式,为广安区石笋镇将军村蛋鸡养殖场发放贷款400万元,解决了养殖场急需资金而又无资产担保的难题,帮助其顺利建成投产。年产蛋量可达5600吨,该养殖场常年用工35人、每月临时用工超过100人次,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打通小微企业与专业市场“发展堵点”。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选取4个支行集中力量服务小微企业,每个支行配置5名专业客户经理,将服务下沉到专业市场、到企业、到商户。今年2月成立至今已走访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600余户,为110户民营经济主体发放贷款4.23亿元。
进村入户,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坚持简化流程与减费让利“双轨并进”。一方面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重组”等措施,今年上半年为250余户民营企业办理续贷2.51亿元;减免押品评估费、押品登记费、转账手续费等费用,仅2024年就为6327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上述费用637万元。另一方面简化小微企业贷款资料,将《借款申请书》《征信查询授权书》《面谈记录》等多项资料整合为一个文件,客户仅需签字一次即可;针对小微企业客户财务报表不健全的实际情况,制作《小微企业贷前调查财务简表》,由银行工作人员填报财务数据,简化了手续。
提质提效,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加速度”
数字科技工具提升服务效率。为帮助一线员工在营销服务客户中更精准、更有效,广安农商银行深度开发“行社应用数据云”系统,通过各类数据集成、分类、分析、挖掘,对客户进行360度画像,建立客户标签库;同时结合管理要求,依托各类业务模型,实现营销任务下发、跟踪、预警、催办和统计的全流程、全自动监控,赋能精准营销、业务管理,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线上线下产品丰富金融供给。推出“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税金贷”、“惠企贷”等线下贷款产品;加大“创业担保贷”投放力度,积极申请财政贴息,将贴息资金补贴给企业;推出蜀信e∙商易贷、蜀信e∙创业担保贷款等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个性化的线上贷款产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知识普及激活信用基因。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变“输血”为“造血”。广安农商银行组织党员宣传队深入乡村普及征信知识,以活泼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扩大金融知识在农村地区受众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今年已开展各类宣传100余场次,受众超2万人次,同时探索建立信用评级与贷款额度、利率挂钩机制。
从賨州大地到广安粮仓,从服务“三农”到产业兴旺,广安农商银行以党建之笔饱蘸金融翰墨,在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的壮阔画卷上写下“金融为民”的赤诚注脚。当红色基因融入农商血脉,这场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征程,正升腾起无限希望。(文/图 广安农商银行 高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