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中南部的干热河谷地带,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凭借“天然温室”的独特禀赋,以热带水果产业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种植与加工联动、品牌与市场共赢的县域特色发展之路。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7亿元,其中水果产值32.5亿元,占比48.5%,4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62万吨产量、32.5亿元产值均位居全省第四,芒果种植加工规模位列全省第二,让“滨江花果城”“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实至名归。
资源禀赋打底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元江热坝区日照充足、积温高、终年无霜,是热带水果生长的天然沃土。”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刚介绍,依托这一独特气候资源,县里确立以芒果为主的热带水果产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协同发展芦荟、茉莉花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
在澧江街道龙潭社区的石灰窑山上,曾经的石漠化荒山如今已被千余亩番荔枝树覆盖。元江县农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普亚云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实说:“2016年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全是石头,只能靠挖机剖石填土、人工砌墙改梯,一点点把荒山变成果园。”经过多年培育,基地以“澳洲红龙”“凤梨释迦”等品种为主,今年11月至明年4月上市期间,预计产量达800吨,产值800万元。
这样的生态转型在元江并非个例。通过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元江将昔日不宜耕种的山地转化为特色果园,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拓宽了产业空间。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17个,其中市级88个、县级572个,形成了以芒果为核心,番荔枝、火龙果、金桔、甜橙等多点开花的水果产业格局,甘庄街道和甘庄社区还被认定为全国芒果“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元江加大农业投入,修建果园机耕路、蓄水池、灌溉设施等,为水果生产夯实基础。农润农业的基地内,20座蓄水池、3座水肥池、2座沼液池配套齐全,5.6公里作业道路贯穿园区,水肥一体化滴灌、微喷管道全面覆盖,让石头地长出“金果果”有了坚实保障。
科技创新赋能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甘庄街道甘庄社区果农万友说:“以前种芒果全靠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还有田间课堂培训,管理起来更科学。”
元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健琪表示:“为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元江整合高校、农科院所、基层农技推广单位资源,组建科技特派团,在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农润农业是科技创新的直接受益者。在“云南省谢江辉专家工作站”的支持下,公司在番荔枝人工授粉公司和产期调节技术上实现突破,不仅提高了坐果率,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上市时间。李健琪说:“如今,元江番荔枝种植面积已超过1.3万亩,并推广至红河州红河县、元阳县,数千农户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增收。”
元江还依托8家农业经营主体,推行“以工代训”“田间课堂”“错时培训”等灵活模式,有效提升果农科学种植水平。近三年,全县水果产业绿色化水平指标平均增幅达9%,果品质量全面提升。同时,建立“三园一圃”示范基地、优质高效芒果示范园等,初步建成省级芒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在加工领域,科技创新同样成效显著。云南果研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获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葡萄分拣榨汁一体装置、芒果汁分离提取装置等关键设备。公司建成每小时10吨冷冻NFC鲜榨果蔬汁生产线,可加工30余种产品,与肯德基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产业链条延伸 拓宽价值增值空间
李健琪说:“过去只知道卖鲜果,现在一颗芒果能变成果汁,价值翻了好几倍。元江跳出‘只管种、不愁卖’的传统模式,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水果产业从单一种植向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全链条发展。”
云南果研社的落地投产,成为产业链延伸的关键节点。云南果研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善文介绍:“公司生产线2022年建成,通过‘特色果蔬+原料加工+仓储物流’模式,2022年5月至2024年末累计收购鲜果36264吨,其中元江水果7647吨,带动果农增收10879万元。2024年,公司实现产量10177吨,工业总产值7800万元,税收130万元,预计2025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亿元。”
仓储物流体系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云南果研社建成、租赁冷冻库14个,共计27000立方米,实现产品冷链物流、即时配送。2024年,元江县新增4个-18℃冻库,共计12000立方米,进一步优化了供应链。农润农业也新建了1500立方米冷库,用于番荔枝分级储存,计划打造元江番荔枝交易中心,吸纳全县及周边种植户集中交易。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持续凸显。元江现有农业企业1496个,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户。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芦荟种植加工基地;农润农业作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带动龙潭乡、甘庄街道等区域芒果种植约3000亩,推广技术应用种植户110户。
品牌建设发力 擦亮县域经济名片
“现在消费者认品牌,‘元江芒果’‘元江番荔枝’这些地理标志商标,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潘刚介绍,元江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区域公共品牌。
李健琪说:目前,元江已成功注册“元江芒果、元江番荔枝、元江火龙果、元江金桔、元江甜橙”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全省拥有最多水果种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县份。全县有效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数量达205个,“元江蕃荔枝”“元江羊街米”2个区域公用品牌和9个企业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
“元江芒果”更是声名远扬,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万绿”牌芦荟粉荣获省“10大名药材”称号。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让元江水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让“滨江花果城”的名片越擦越亮。
助农增收惠民 彰显产业发展温度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让群众受益。元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农润农业常年吸纳脱贫户4人就业,季节性用工达13000余名。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沼液滴灌等技术,带动更多农户走上科学种植之路。云南果研社2022年以来带动元江果农增收1542万元,2024年元江水果收购量占比达20.5%,让种植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元江注重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政府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确保各项补贴、补偿款足额发放;企业通过入股分红、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留下来从事水果种植、加工,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又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
元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刚表示,元江今后还将以元江流域干热河谷为重点,完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集散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加工聚集区和干热河谷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园,建设全省高原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让“金果果”撑起“滨江花果城”的特色产业脊梁。(文/中国县域经济报 郑义)
上一篇:寻找“生命之水”的源头 ——天然低氘水将引领健康产业新突破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