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非遗保护传承普及教育“小课堂”示范基地落地汶川

发布:2018/12/31 20:17  作者:史付莉 周淼葭 潘兴扬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2018年12月24日,在汶川县绵虒小学校,汶川县举行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普及教育“小课堂”示范基地授牌仪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基石。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非遗进校园、非遗保护传承从青少年抓起,是推动非遗保护事业持久发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汶川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深入扎实、持之以恒、独辟蹊径、卓有成效地在全县开展非遗普及教育活动和非遗知识、技能传习活动。其中,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绵虒七一小学、龙溪小学开展成效尤为显著,为全省非遗进校园、非遗保护传承从青少年抓起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学校开设的非遗小课堂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为自己是羌族人而自豪。”通过非遗进课堂活动,绵虒小学六一班的学生王瑞向记者分享她的学习心得。


由于在弘扬羌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羌族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推广上的突出成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何政军为特殊教育学校、汶川县绵虒小学校、汶川县龙溪小学校三所学校进行了授牌,成为6个全省非遗保护传承普及教育“小课堂”示范基地中的3个。他指出汶川县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的工作,在多年非遗普及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值得全省中小学学习借鉴。


“授牌后,我们学校将更进一步加大非遗文化进课堂力度,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非遗技能,传承好羌族非遗文化,让羌族文化源远流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毛运兰告诉记者。


仪式上,三所学校还以文艺表演的形式揭开了羌民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非物质文化进校园的成果。特殊教育学校的肩铃舞蹈《羊角花儿开》、非遗舞蹈羊皮鼓舞《切果瑟瑟》,龙溪小学的《云朵上的羌寨》,绵虒小学的莎朗舞,优美的舞姿,动听的羌语歌,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龙溪小学的节目表演后,参演的五年级学生余国鲜高兴地说:“参加这次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了解了更多关于我们自己民族的非遗文化,希望通过歌声把民族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出去。”


授牌仪式后,还参观了绵虒小学校非遗进校园成果。

史付莉  本刊记者  周淼葭 潘兴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