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二期

【调查研究】陕西特色小镇示范模式研究

发布:2020/02/05 16:01  作者:许肖琳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2月刊  阅读量:

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进入了规范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特色小镇是文旅融合重要的创新实践平台之一,陕西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决定了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文化内涵”和“旅游产业”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背景下,研究陕西特色小镇示范模式,对文旅融合以及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陕西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陕西建设特色小镇的优势及存在问题,通过研究陕西省特色小镇的典型发展模式,探讨模式的适用性,推出一批可复制的陕西特色小镇开发模式,为进步一推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建议。

 

发展基础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截至目前,陕西省一共有14个全国特色小镇。陕西特色小镇最有代表性的有3大类型:关中民俗风情村、特色产业小镇和红色革命小镇。关中民俗风情村是以山西关中地区民俗为载体的一种特色小镇模式,特色产业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发展着力点,基于产业衍生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小镇模式,并最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红色革命小镇主要依托红色革命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一是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单一。陕西共有1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其中9个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在文化的发掘上,普遍采用“旅游+民俗”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无可厚非,但许多小镇不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复制模仿袁家村、马嵬驿的发展模式,只模仿了“小吃”而不挖掘“文化”,形成了一个个内容重复、特色不明显的小镇。究其原因还是对本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文化等优势资源认识不足,缺乏深度系统地对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进行研究。


二是特色小镇自我包装意识缺乏。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纷纷讲自己小镇吸引人的故事,通过新媒体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前往,对比之下陕西很多已经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但却连百度百科也未及时更新,更谈不上更新的渠道宣传,特色小镇“走不出去”就很难深度融合。


三是特色小镇考核指标不合理。陕西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在验收的时候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社会评价等指标,但是特色小镇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特色”,特色从哪里体现,需要突出文化效益,提高考核标准,提升特色小镇质量。

 

示范模式


陕西文旅融合的机理及路径。通过了解陕西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了三种文旅融合机理:产业链延长机理、业态创新机理、高质量发展机理。基于融合机理探索出三类不同的融合路径:第一类特色小镇的开发主要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文旅融合路径是先发起旅游产业,进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自然资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历史文化的沉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旅游需求促进小镇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后又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第二类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的小镇,其文旅融合的路径是重点塑造文化产业,以当地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点。打破文化和旅游的产业边界,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形成新的文旅产业业态和体系,将文化“变现”;前两种路径主要依靠内推动力,加之产业的溢出效应融合而成;第三类融合路径是指小镇本身并无独特资源,而是通过人为规划建设形成的后发型文旅融合产业聚集地,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部,表现为文化与旅游业同时培育发展,深度落地和融合后形成全域旅游模式,在此过程中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以袁家村为代表,最终形成全产业的互动发展。


陕西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开发模式示范。根据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机理及路径的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实践成功度、可推广程度等因素,对现有模式的示范案例进行筛选和整合,总结如下3个特色小镇开发模式和示范点。


旅游产业先行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赋予特色小镇更多文化内涵。汤峪镇是我国首批特色小镇,依托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以打造“最美温泉小镇”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宜居的旅游小镇为基本定位,构建以温泉度假、酒店会务、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以商贸、物流、餐饮、健康等相关配套服务为辅助的现代产业体系。汤峪镇已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首选的温泉休闲旅游和养老养生目的地,同时汤峪镇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注重传承地域文脉,融入地方环境,在建筑风格、小镇肌理、城镇色彩方面充分彰显汉唐文化风貌,以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先行模式是指以文化为着力点,基于产业衍生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小镇开发模式。泾河新城茯茶小镇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泾阳以生产茯茶出名,泾阳茯砖茶历史悠久,小镇以泾阳茯茶文化为依托,打造茯茶文化产业园,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及旅游开发,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茯茶小镇。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茯茶小镇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7年度被陕西省政府评为省上跟踪指导考核的市级重点镇建设先进镇。


同步培育模式。1.依托本地资源培育-袁家村: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一个只有286人的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成为一个能带动周边十余村致富、最高日接待游客量达18万人、年游客量超百万、酸奶厂年利润超千万、年收入过亿的乡村。袁家村本身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层面是欠缺的,但袁家村找到了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的爆点——致力于以小吃为核心的关中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袁家村”模式,堪称“特色小镇的黑马典范”,切中所有游客情感诉求,于是游客口碑相传,使“袁家村”成为陕西民俗文化旅游最强的SIP。


2.重构资源培育-罗曼小镇:世园罗曼小镇位于西安世博园,2016年正式投入运营,是浐灞生态区的重点文化产业之一,也是4A级旅游景区,主要业态包括婚宴中心、婚纱摄影旗舰店、教堂主题馆、商业配套等,以“西部首家一站式婚庆服务基地”为定位,以“景区化”为特色,是目前西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资源聚合化程度最高的婚庆产业集群。

 

保障措施


加强特色小镇运营人才培养。开设文旅融合特色小镇示范模式试点推广培训班,引进高校、研究院、文化学者等相关专家,组成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文化研究等相关专家团队,到各市县进行现场考察指导特色小镇的建设并按项目给予指导人才补助。建立一批特色小镇研究及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加大新媒体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宣传投入,在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如抖音等,进行广告视频的宣传投放,提升陕西特色小镇旅游品牌影响力。利用官方微信、旅游网站、文化网站等,精准投放广告信息,精细开发和培育市场。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围绕特色小镇创作影视、动漫、图书、演出等文艺作品,进行营销宣传。


建立特色小镇实践考核体系。通过建立文旅融合项目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由各市级文化旅游部门进行考核,综合打分,汇总上报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考核后不符合特色小镇特征、同质化严重、带动弱的小镇调整政策扶持,减少或者取消奖励和建设用地,对考核评价较高的特色小镇给予奖励。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许肖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