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实施以来,前锋区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居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机衔接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逐步健全了区级公共服务清单、基层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目录,形成“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服务驱动,资源整合,科技赋能”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推动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人才专业化、治理技术智慧化、治理服务精准化,全面提升前锋区从城乡社区治理综合水平。
强化基层组织 让社区治理更专业
日前,前锋区组织开展了2022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该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这次培训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提升,让我可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前锋区平桥社区副书记范良凤说道。
据悉,为了发挥社区党委核心作用,将“五社联动”作为城乡社区治理试点“新框架”,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前锋区全面开展基层干部提能行动,对122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4名社区书记选派至成都、宜宾等地跟班学习。实施“菁英培养计划”,鼓励社区干部“持证上岗”,该区共举办社工考试专班培训2场,落实1000—6000元一次性“考证奖励”和每月100—400元常态化“持证补贴”激励措施。截至目前,前锋区共有26名持证人员,今年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员有50余名。
此外,该区还积极推行社区干部队伍职业化培育。全面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待遇,建立“岗位+薪级”动态增长的薪酬激励体系,55名城市社区工作者全部纳入专职化管理;印发《城市社区工作者考核实施细则》,将社区干部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任、绩效发放、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依托社区平台建成“社工站”枢纽6个,孵化“桥妈妈”“红管家”“银龄环保护卫队”等社区社会组织27家、志愿者3000余名,引导区内外慈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2021年以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累计捐赠资金、物资达120万元。
发挥群众力量 让社区治理更民主
不久前,在观阁镇观音阁社区七部梯小区,由于小区大门长期打开,小区居民担心不安全,因此,小区小组长组织居民开展协商,一场热热闹闹的“坝坝会”就此展开。
在坝坝会上,居民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通过协商,小区居民共同出资为小区安上了感应电子锁,小区住户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群众事,群众议。在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前锋区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居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居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程序,切实提高群众参与度、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让公平正义的理念得到彰显。该区先后推动5个试点社区全部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厅,推广“6+X”城乡社区协商模式,吸纳社区“两委”“五老”、居民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坝坝会”“茶话会”等多种形式解决环境卫生、设施改造、殡葬改革等社区难点、痛点问题150余件。
同时,通过推行“小区党支部+全科网格+楼栋长+热心居民”微治理模式,设立小区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包楼栋责任区、实施“党员链接居民”工程,鼓励引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物管委员会、治保会等自治组织98个,健全居民公约、业主大会等自治制度10项,实现“组团”自治共建。建立“说事评理”制度,每季度召开“说事评理会”,通过“群众提、网格集、组织评、大家议”的方式,每年评选“文明家庭户”50个、“身边热心人”50人,形成爱家爱小区的德育浓厚氛围。
统筹基层资源 让基层服务更便民
“老板,给我煮碗面,我用积分兑换。”7月6日早上,家住前锋区大佛寺街道龙镇社区的吴大爷走进爱心餐厅,用自己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了一份早餐。
据悉,为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前锋区链接慈善总会资源,设立“爱心超市”“爱心餐厅”,建立“积分银行+微心愿”“志愿服务+能人评选双项目积分”等制度,以积分兑商品、积分兑服务、服务兑服务的方式,让社区居民通过志愿服务取得积分兑换商品,既盘活了社区存量资源,也扩充了社区增量资源。
据介绍,为了扎实做好社区治理试点工作,前锋区依托社区特点,因地制宜打造“社会组织参与型”“智慧科技型”“便民服务型”三类特色社区,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加强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方合作”。公开招标引进5家专业社工机构,培育本土社工26名。对办公阵地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集便民服务、养老服务、综治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下社区综合体10个,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多元化的社区治理阵地。
同步构建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线上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从治理、服务、安全和党建等维度,构建了“1+4+N”的智慧功能架构体系,即:1个基层社区治理平台+在线政务办理、疫情防控、立体云防控及社区组织管理4大模块+N类运用场景,以畅通数据促进社区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
“三会协商”城乡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助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主体由参与协商走向全面自治,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通过挖掘乡贤、传统文化资源、德智教育等方式,筑牢社区内部道德体系,并用政策与制度等正式规则明确社区治理主体的行为规范,使社区治理过程由“外在约束”走向“内在自觉”。这一模式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推进前锋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