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产业旺,乡村兴。如何让金融活水流淌田野、滋润乡村?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春风正拂过富新这片热土,在“党建+金融”工作的推动下,乡村的发展被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走出了一条基层党组织“牵线”、农商银行“搭台”、党员群众“唱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打通金融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
“不能把银行卡借给别人,不轻信高利息理财和投资”“小银行存款也有保障,有资金需求找正规银行”……日前,富新镇清狮村村委会会议室里热闹非凡,该镇金融副书记、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行长正在为当地村民们上一堂极具金融特色的党课,把村民最想了解的金融知识送到家门口。在互动环节,20余名村民争先恐后地参与到了金融问答当中,给“高大上”的金融知识也“接上了地气”。
这样的金融安全“小课堂”,在富新举行过很多次。平日里,挂职富新的镇、村金融副书记会和村(社区)工作人员一起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针对人民币反假、金融诈骗等村民们相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宣传讲解。“学习了这些金融知识之后,村民们对于金融诈骗的防范意识增强了,对怎样存款理财有了更多的认识,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对假币的识别能力也有所提高。”该镇清狮村党支部书记李林说道。
近年来,富新镇以共建为根、以服务为本、以共享为基,积极推动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与富新镇机关党支部、文永村党支部、清狮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充分利用挂职镇、村金融副书记的专业优势,通过大金融微课堂、金融知识巡回宣讲、金融副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开展“送金融政策、送金融知识、送金融服务、送金融关爱”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持续扩大金融知识普及范围,以零距离金融宣教,面对面答疑解惑的方式,将防电信诈骗、个人征信、非法集资等金融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形式传播给村民,并定期对向创业农户、种植养殖户宣传便民金融常识和惠农政策,切实提升群众在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打通了金融知识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活水激发“乘数效应”
富新镇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位于绵竹市绵远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是德阳市2021年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建成并投产,通过“补助资金建厂房搞租赁+社会资本添设施管运营”的“租管分离、村企互惠”的共盈发展模式,由四川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生产运营。
“要想把基地建设成为德阳地区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的粮食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基地就必须规模化发展,而规模化发展就必须有组织、有资金、有市场。这一切的基础,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撑。”四川好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冬冬道出了发展的瓶颈。
问题很快迎来转机。近年来,绵竹市持续实施“千名金融干部人才到镇村挂职”计划,作为挂职富新的金融副书记,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行长杜晏章积极与企业对接沟通,通过走访调研与座谈研判,在了解了产业项目和资金需求后,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优势,为该项目先后发放 “蜀信e小额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政银担贷款”共计180万元,持续加大对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助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在富新,以金融“活水”“贷”动产业发展的例子有很多。为了支持重点项目、特色产业、新型农业主体发展,该镇充分激发“党建+金融”发展活力,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企业工厂,及时为他们“雪中送炭”,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在富新金融副书记的搭桥下,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共支持镇域内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共计1390户,累计发放贷款21742万元。其中:支持清狮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大米加工厂建设贷款2批次共70万元,给予四川鹏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信贷支持500万元,给予绵竹市兴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资金支持420万元,给予绵远加如米厂资金支持180万元,给予绵竹市富达畜牧有限公司信贷支持120万元……
“我们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客户量身制定了‘蜀信e小额农贷’‘红色信贷-成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等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建立快审低率机制,以农户家庭的信誉为保障,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所持股份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内快速发放信用贷款,有力推动了富新镇特色产业的稳定发展。”杜晏章说,通过党建与金融联动,企业和种植户手中有了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扩大发展规模,老百姓不仅有了底气,也有了盼头。(文图/李露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