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加培训后,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有了固定工资,我肩上的担子终于轻了一些。”近日,肢体二级残疾人黎轩(化名)的母亲向前锋区残联工作人员道谢。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精准摸排残疾人就业需求,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机制,建设辅助性就业机构3家,开设手工、缝纫、种植、养殖等残疾人就业岗位80个,建设“残疾人之家”2个,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200余人次,助力残疾人人均增收约5000元/年。
全力以“辅”促就业
“在车间做手工,既锻炼了自己,又补贴了家用,我很高兴。”近日,在位于前锋区的某医院辅助性就业手工车间里,今年50多岁的王婷(化名)说。
该手工车间是前锋区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车间,共开设辅助性就业岗位20个,内设有手工车间、养殖基地、种植基地等。
手工车间以制作棉拖鞋、棉布鞋、毛线手套等实用性较高的家用产品为主,养殖场以养殖家禽为主,种植基地以种植应季蔬菜为主,产生的利润用于支付残疾人劳动报酬和帮助困难残疾人。
近年来,为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前锋区残联组织各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干部,从大型招聘会、大型助残活动入手,深入了解残疾人就业需求,建立就业需求台账,累计走访入户1000余家,登记就业需求300余人次,找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方向。
前锋区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相结合,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和残疾人自身特点,利用辅助性就业机构场地,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讲解等方式,组织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确保每一位受训人员至少掌握1—2门生产技能。近年来,共开展培训8次,培训人数约300人次,切实提升了残疾人就业能力。
“通过培训,一方面解决已就业残疾人技能不足问题,提升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让未就业的残疾人具备就业能力,确保培训后有就业岗位,真正发挥实用技术培训的作用。”前锋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条龙”服务解民忧
“通过‘残疾人之家’,我儿子找到了工作,还解决了过渡期的住宿问题。”近日,在前锋工业园区“残疾人之家”,听力二级残疾人林帆(化名)的家人告诉记者。
林帆患有听力二级残疾,找工作多次碰壁,前锋区残联将其信息推送至前锋工业园区“残疾人之家”后,工作人员引导他到多个企业面试,最后成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在安排好宿舍之前,为他提供免费住宿。
前锋工业园区“残疾人之家”集托养、康复、辅助性就业、助残服务于一体,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为各年龄段、各类别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实现一家多能,一室多用,建成一个,服务一片,切实解决就业残疾人沟通难、住宿难、出行难问题。
政企携手搭台是托起残疾人“就业梦”的重要举措。前锋工业园区“残疾人之家”主要负责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鼓励企业开设残疾人就业岗位,并建立企业用工清单,及时推送给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
“不少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幸福感稳步提升。”前锋工业园区“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王春刚说,机构为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帮助他们寻找就业岗位,带领他们去园区企业面试,解决残疾人就业沟通难问题。对于想就业但无就业技能的残疾人,免费为其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本领。
与此同时,该机构为在园区就业且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附近符合条件无人照看的残疾人,免费提供住宿和照护服务,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负担,解决残疾人托养问题。
此外,该机构还与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对接,帮助残疾人申请政策,带领身体有障碍的人群办理残疾人证等助残服务。2024年以来,已服务残疾人100余人次,募集资金约10万元,送去温暖关爱30人次,帮助残疾人就业20人次。
下一步,前锋区残联将引入电商企业,提供皮蛋加工项目,由企业负责产品运输、销售以及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就业项目,破解辅助性就业机构“缺项目、缺市场”的问题,不断完善机构运行机制,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探索新模式。(文/刘小倩 前锋融媒 姜曦悦)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