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天雨 文/图
近日,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发布了“精制川茶产业振兴十强县”评审结果公示,平昌县入选其中。该县栽植茶叶面积28.5万亩,建成“标准化茶园”10万亩,茶叶年综合产值达8.3亿元,间接带动 5.5万户群众就业,人均可增收1400元左右。
茶农用采茶机采茶
“手要稳,找准嫩芽和老枝间的位置下剪,别太快,也别太慢!”在邱家镇嘶峰村千亩茶园里,县茶果局专家杨友德正指导茶农操作采茶机。随着“哒哒”的机器声响起,茶农们手持采茶机,在成排的茶树间稳步推进。茶农沈国如笑得合不拢嘴:“往年全家上阵,一天最多采30斤,如今机器一响,300斤轻轻松松!”
春茶生长周期短、采摘窗口期集中,传统手工采摘劳动强度高、人工耗费大,而且速度慢、效率低。近年来,当地以“机械换人”为抓手,积极推广“人工精采+机械快采”的分级采摘模式。杨友德介绍,相比传统手工采“一芽二三叶”,机械化采摘最大的好处就是降本增效,在节省企业成本的同时,又能有效提升茶青的下树率,利于下一轮茶叶更快萌发。
“一芽一叶靠人工,一芽二三叶用机械快采,既补用工缺口,又保效益最优。”秦巴茗兰公司总经理王浩说,机械化采摘不仅省时省力,鲜叶品质更加有保障。
采摘的鲜叶如何锁住“鲜”味?在距茶园不远处的茶叶加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新鲜采摘的鲜叶被第一时间送往加工车间进行摊凉、蒸汽杀青、智能揉捻、烘干提香等工序,24小时内完成“锁鲜”。“从采收到加工不隔夜,茶多酚含量稳定在28%以上,茶叶色泽、香气更稳定。”加工厂负责人牟泽兵介绍,机械化采摘能快速进入生产流程,日加工能力从3万斤提升到10万斤,北上广的茶客三天就能尝到巴山春味。
如今,平昌春茶凭借稳定品质,市场竞争力持续攀升。茶农们感慨:“机器采茶,采出了‘金叶子’!”技术培训到田、订单直通企业、增收落到口袋,这条“绿叶子”变“金票子”的路子,越走越宽。(文/图 四川在线 罗天雨)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