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三色”融合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发布:2025/05/16 16:36  作者:兰自涛  编辑:陈天航  来源:东兴区委宣传部   阅读量: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如何以产业融合发展,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5月15日,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范长江研学基地举行“‘镇’了不起”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东兴区田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建华向媒体亮出红、绿、紫三张发展底牌,揭开了这座成渝主轴乡镇的振兴“密码”

田家镇地处东兴区腹地,幅员156.57平方公里,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要干线,是全国重点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省级“百镇建设”示范镇以及首批省级乡村振兴试点镇。

近年来,田家镇立足辖区内独特的红色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红色文化铸魂、绿色产业筑基、紫色经济富民”为抓手,唱响红、绿“三色经济”主旋律,以新发展格局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蹚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新闻发布会现场.jpeg

新闻发布会现场

赓续“革命红”文旅融合引领振兴路

田家镇是范长江先生的故乡是一方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为用好这张“红色名片”,近年来,该镇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坚持红色旅游与红色教育双轮驱动,以红色文化为内核,打造了“长江文化+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园区。国家AAAA级景区——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是该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的文农旅综合性园区,也是内江市重点推进的文旅项目之一。园区以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理念,是集“长江文化博览、故居田园风光、果蔬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依托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打造集教育、研学、展览、阅读、沙龙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2024年,田家镇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周边农家乐、民宿发展到30余家。

在红色引擎驱动下,田家镇坚持谋项目、抓产业、优环境、惠民生,依托优美环境、便捷交通、丰富资源不仅擦亮了革命老区的精神底色,更让红色基因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

2新闻发布会现场.jpe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深耕“生态绿”智慧农业绘就“新图景”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是田家镇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的另一大特色亮点。

近年来,田家镇依托生态优势,以“智慧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围绕粮油稻菜定位,探索“老粮新种”的新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科技支撑、推动联农带农,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成为集现代农业种植、加工、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涵盖赵家坝社区、正子村、火花村等16个村社区,核心区连片种植达3.3万亩,辐射带动2万余亩,产值近5亿元。在园区的配套建设方面,已建成各类产业道路300多公里,高标准农田2万亩。2024年底,园区被评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在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大棚、工厂化育秧、无人机‘飞防’作业,无人机播种,这些都是常态化的东西,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园区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胡建华介绍通过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5所院校展开深度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6项,科技成果转化15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12项。全镇目前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8家。

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目前,园区内80%以上的水稻、油菜、小麦采取无人机轻简化直播,95%以上的粮油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还有1000余亩土地试点“聚土垄栽、施用菌肥、杂草灌浆、蚯蚓松土、免药免耕”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吸引了更多业主到来,产业实现了多项连片发展。目前,田家镇已培育企业(专合社)143家,建成连片农业产业基地超1万亩,涵盖中药材、水果采摘、科研种植和粮油等多种品类。

3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当地农特产品.jpeg

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的当地农特产品

 擦亮“产业紫”富民经济形成聚能环

时值5月,正是紫皮大蒜的采收季节。早在2011年,田家镇就对“田家紫皮大蒜”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田家镇建成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注册“田家紫蒜”地理标志商标,开发糖蒜、蒜粉、黑蒜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增值率达300%。通过打造大蒜品牌、延伸产业链,实现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2024年,“田家紫皮大蒜”产量10000余吨,实现产值超9000万元。

“除了红色、绿色、紫色,田家的发展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将通过文化赋能农业、旅游激活市场,让田家镇实现从‘资源分散’到‘价值聚合’的发展。”胡建华说,未来将深化“三产联动”机制,打造更多沉浸式文旅场景,建设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让乡村振兴既有“乡土温度”,更具“发展张力”。(文/图 东兴区委宣传部 兰自涛

上一篇:资阳安岳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