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东门户广安市,武胜县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嘉陵江畔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文旅新画卷。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节点,武胜县立足“千里嘉陵·武胜最美”资源禀赋,通过沿口古镇保护性开发、嘉陵江旅游风景道建设等重点项目,探索出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新路径,让千年文脉焕发时代生机。
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调研组在武胜县调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千年码头蝶变文旅新地标
始建于宋代的沿口古镇,曾是嘉陵江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水陆枢纽。这里保留着川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600余米长的半边街依山傍水,吊脚楼、会馆、老茶馆错落有致,木结构穿斗房与青石板街面共同诉说着“以武取胜”的县名由来。
今年春节前夕,历时三年修缮的古镇焕新开街,总投资13.7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让5.2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实现“整旧如旧”的蜕变。项目遵循“微更新”理念,保留90%以上原住民生活场景,复原“五街八巷十六景”的空间肌理,同时植入武胜剪纸非遗工坊、嘉陵江纤夫文化体验馆等新型业态。改造后的古镇呈现“江边宴、山里居、民俗味、古镇会”四大主题功能区,让游客在火锅飘香与川剧锣鼓中感受烟火人间。
古镇焕新不仅带来建筑重生,更催生文旅产业新生态。在解放街,由百年茶楼改造的“武胜老茶馆”文化空间,集茶艺表演、曲艺演出、文创销售于一体。沿江而建的“嘉陵江宴”美食街区已签约23家餐饮企业,主打全鱼宴、三巴汤等地域美食;配套建设的80间主题民宿,采用“一院一品”设计,让游客枕江而眠。
武胜县文广旅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古镇运营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已与携程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开发沉浸式剧本游、非遗手作体验等数字文旅产品,预计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
百里画廊串起文旅经济带
作为四川省重点培育的7条世界级旅游风景道之一,嘉陵江武胜段正经历华丽蜕变。按照“一廊三段五线”规划,武胜县重点打造15公里核心示范段,新建生态绿道8公里、观景平台6处、智慧驿站3座。
交通部门数据显示,风景道建设已带动沿线5个乡镇改造提升道路32公里,新改建旅游码头2座、生态停车场4处。特别是贯通武胜县城至宝箴塞旅游区的快速通道,使两大核心景区车程缩短至20分钟,形成“古城—江湾—秘寨”精品线路。
与此同时,武胜县依托117公里嘉陵江黄金水道构建起“水上夜游、水陆联程、水上运动”三大产品体系。2024年端午期间试航的“夜游嘉陵江”项目,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千里嘉陵江灯影”盛景,单日最高接待游客超8000人次。正在建设的“嘉陵江运动公园”包含水上摩托、桨板瑜伽等12个项目,填补了川东北水上运动旅游空白。
沿江而兴的乡村旅游也焕发新的生机。在三溪镇观音桥村,有村民将自家院落改造为“江景农家乐”,节假日期间日均收入可突破3000元。像这样的主题农庄,风景道沿线已发展47家,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年增收2000万元。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武胜县成立了文旅融合发展指挥部,建立“跨部门联动、跨区域协同”机制,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等资金2.8亿元投入文旅建设。在政策保障方面,武胜县出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成功创建4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主体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围绕“千里巴蜀走廊·百里最美画廊”定位,武胜县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体系。线上,与抖音、小红书合作发起“武胜十二时辰”短视频挑战赛,曝光量突破1.2亿次;线下,连续举办七届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2024年赛事吸引12万游客现场观战,带动综合消费8600万元。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武胜县正谋划文旅发展新篇章。沿口古镇二期工程将复原清代县衙、武胜书院等历史建筑,打造川东北规模最大的实景演艺基地;嘉陵江旅游风景道计划延伸至邻水县,构建覆盖广安全域的“百里画廊”经济带。到2027年,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超15%。
从千年古镇的活化重生,到百里江岸的华丽蜕变,武胜县正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编织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梦。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书写着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武胜篇章。(文/图 周淼葭)
上一篇:产业强脊 明光腾飞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