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木窗,晨光漫过川西群山,花椒辛香与温泉氤氲交织,鸟雀欢唱与林间虫鸣交织——宝山村的清晨,以天地共生的方式唤醒每个毛孔的“爽”。在这片被龙门山环抱的土地上,“爽”已从感官体验升华为生存哲学,勾勒出“你爽、我爽、万物爽”的共生图景。
四川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
个体之爽。身心归位的觉醒。宝山人深谙爽之真谛,非纵情声色,而是身心归位的觉醒。当城市青年在格子间忍受“慢性不爽”,宝山的返乡者却在花椒林间找到了生命律动。指尖采摘时的微麻震颤,是大地脉动与人体经络的共振。温泉浸润时的毛孔舒张,是自然能量与血肉之躯的深度对话。这种爽,如《黄帝内经》所言“形与神俱”,是东方哲学中天人感应的现代回响。
众生之爽。和而不同的共舞。爽在宝山绝非独奏曲。合作社分红大会上群众的笑颜,民宿主客围炉夜话的融融暖意,都在诉说着“独爽不如众爽”的古老智慧。这恰似孔子“己欲立而立人”的当代实践——当村民拒绝污染企业时,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当下生计,更是子孙后代在青山绿水间畅快呼吸的权利。真正的爽,在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土中国里生生不息。
《中国田园牧歌》卢加强著
万物之爽。天人合一的交响。宝山人将“爽”的边界推向更辽阔的维度。梯田顺应山势的五线谱韵律,民宿与古树相拥的养生智慧,都在践行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哲思。村民养护的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与飞鸟走兽共享的家园。当温泉的热能点亮千家灯火,当地热资源以零排放方式循环再生,我们看到《周易》“厚德载物”的古老训诫,正化作生态文明的成都宝山村实践。
如何重塑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核,著名学者李后强先生感动于村书记贾氏父子两代人半个世纪之精神,带领志同道合学人二三十,举中国爽村之旗,为宝山文化振兴赋能,开中国乡村爽文化之先。
《田园教育手记》卢加强著
中国爽村“共爽哲学”,在宝山具象为日常仪式:民宿主人晨起为过路鸟儿蓄水,茶农保留野花带滋养蜜蜂,村规民约中写着“砍一树补十苗”的质朴法则。当都市在效率至上中异化,宝山却以“爽”为尺,丈量出乡村发展的温度——正如王阳明所言“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真正的爽,终将消融人我物之界限。
在成都建设世界公园城市的大战略下,宝山的山川草木都在低语:爽不是独享的盛宴,而是万物互联的共鸣。当花果的红晕染遍山野,当温泉的暖意沁入心脾,这座流传山海经传说的川西村落正以最东方的智慧回答人类终极之问——唯有成就众生,方能抵达至爽之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美学博士后,中国田园牧歌倡议者,国内实战型农文旅学者,近年出版了《中国田园牧歌》《田园教育手记》等专著)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