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浙江海宁:探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发布:2025/08/22 16:43  作者:曾庆华  编辑:车文斌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阅读量: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是推进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单元。产业兴,县域兴。发展县域经济,核心在于发展特色产业。当下,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025年8月15日,记者走进浙江省海宁市成立于1992年8月的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2009年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漕河泾海宁分区,为浙沪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年度先进开发区、年度对外贸易十强开发区、年度利用外资十强开发区,2024年10月11日被省编办批复正式升格为副处级单位,成为全省首个副处级省级开发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0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1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省级开发区前列。

图1  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一景(朱明华 摄).jpg

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一景(朱明华 摄)

精准施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5年以来,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坚持稳中求进、精准施策,不断化解各类风险和挑战,上半年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延续。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坚持“传统升级+新兴崛起”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打造数字经济、泛半导体和时尚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其中,泛半导体产业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更肩负着关键技术突破的使命:以天通股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成功打破国外在铌酸锂晶片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在泛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代表性产业的关键技术环节曾面临多项短板,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实现突破。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勇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正强说。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拥有10多个分子公司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兴贸重点出口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在泛半导体材料领域,天通控股成功突破铌酸锂晶片制备技术瓶颈。企业联合中科院微电子所开展技术攻关,实现6英寸铌酸锂晶片规模化生产,产品良品率突破90%,有效解决了5G滤波器、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关键材料的进口依赖问题。

目前,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内已集聚45家高端泛半导体企业,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的“硬科技”动能。这一产业集群的快速崛起,使海宁经开区正加速成长为杭州湾北岸重要的产业创新节点。通过产业链协同和技术突破,泛半导体产业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更助力海宁在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对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图2  浙江宝捷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钟雯景 摄).jpg

浙江宝捷机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钟雯景 摄)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攻克新能源车用高精度伺服电机核心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磁编码器技术,实现定位精度±0.01°的技术突破,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等知名车企供应链体系。”浙江宝捷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文彬说。

截至2024年,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宁经开区累计获得国家级首台套3项,省级首台套9项。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已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19家,各级研发中心近300家。这些创新载体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突破带动了整个经开区的发展,挑大梁作用明显。

多年来,海宁市作为浙江迈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贯彻落实区域战略,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泛半导体和时尚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规上工业产值占海宁市的30%,培育出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宝捷机电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企业,杭海城际铁路加速了“杭海同城化”进程。

未来,海宁经开区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重点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推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图3  海宁乐派芯园科技有限公司一览(吴劼伦 摄).jpg

海宁乐派芯园科技有限公司一览(吴劼伦 摄)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海宁温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直接决定企业能否“轻装上阵”、专注发展。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重点通过投资促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两大方面,让企业感受到“海宁温度”。

海宁乐派芯园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泛半导体产业能级的重点项目之一,在项目初期就遇到困难。该地块存在高压铁塔,迁改工程需要嘉兴市审批。为此,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迅速成立项目推进专班,赴嘉兴供电公司专项协调,最终将原本需要半年的迁移工程压缩至1个月完成,为项目如期开工赢得了宝贵时间。海宁经开区深耕项目服务“全周期”理念,通过组建项目推进专班、创新帮办代办服务体系,让企业安心扎根、加速发展,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属服务专员,从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各环节无缝衔接。

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中,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创新构建“大经发+工业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实现规上企业走访全覆盖,中小企业重点帮扶,小微企业常态化联系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优质服务。为提升服务效能,海宁经开区创新工业集聚区社区化服务模式,将居民社区管理方式运用于服务企业,构建工业社区“共同体”。截至目前,为方便企业办事,在工业社区设立了“企业综合服务驿站”,推行涉企政务服务联动机制,将社保医保、户籍、公安备案等42项涉企高频事项直接下沉至服务站,采用“工业社区专人受理+便民服务中心专人审核”的前后串联模式,实现企业事项“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日办结”,让企业享受到“就近办”的便利。此外,围绕企业服务全周期,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这些做法让企业感受到,在海宁、在开发区,“办事不用求人”成为常态,“解决问题不过夜”成为追求。下一步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将继续优化“大经发+工业社区”服务机制,把营商环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浙江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党委)副书记沈敏凯告诉记者:“县域经济为经开区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灵活的政策支持和区域品牌优势。海宁‘一镇一产业’模式有效支撑了经开区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海昌英才计划’,联合杭州高校定向培养产业人才,并提供购房补贴、子女教育等配套,降低人才落户成本;二是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共建实验室推动技术攻关;三是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建设省级中试基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我们将继续发挥‘产业聚焦+杭海协同+创新驱动’优势,打造长三角特色制造高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图 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曾庆华)

上一篇:四部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耳与听力健康领域应用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