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主抓红色资源开发和农文旅融合示范创建,全面推动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带动产业提速、产品提质和产值提升。
情景剧《麦新在五区》演出场景(吕志敏 摄)
游客打卡古榆农业生态园(吕志敏 摄)
“穷人穷,为什么穷?打下粮食归地东。吃粮还要五分利……”铿锵有力的旋律在开鲁县麦新镇麦新村响起,一场名为《麦新在五区》的情景剧正在倾情上演。这不仅仅是一场演出,更是麦新镇以红色文化为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
麦新镇是以人民音乐家、《大刀进行曲》的作者麦新命名的。情景剧《麦新在五区》以人民音乐家麦新在开鲁县五区(今麦新镇)的真实工作经历为蓝本,通过麦新镇干部村民沉浸式演出,生动再现了麦新深入群众、为民服务的工作场景,传递其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奉献精神。
“我们筹备这部剧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从最初拿到剧本开始,我就反复揣摩当时麦新烈士在五区的思想和内心活动,组织群众在实地反复地排练,打磨细节,尽量把麦新烈士当时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和他坚定革命意志都完美地呈现出来。”饰演麦新的麦新镇宣传干事姜峰说。
麦新镇麦新村小学教师马井云在剧中扮演教书先生马鸣鸾,不同历史时期,同为教育工作者,让马井云深刻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三尺讲台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阵地,更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圣地。
“马鸣鸾是一位爱国人士,他创办了光明小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以及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坚定信心。作为一个麦新人,在麦新红色基因的影响下,能接到这样一部戏,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我感觉到很荣幸。我也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我的职责和使命,融入我的实际工作和教学中。”麦新镇麦新村小学教师马井云说。
舞台之外,一场规模更大的红色文旅升级工程正在麦新镇全域铺开。麦新镇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创新教育载体”,立足本地红色资源,打造革命音乐主题互动展厅,建设“重走麦新路”沉浸式体验路线,精心规划设计文化礼堂、烈士陵园、革命旧居、行军小路、文化主题景区等7个核心点位。
“我们整个景区从内容、建设、研学这个角度,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了。”麦新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冯磊介绍。
开鲁县科学制定“红色研学+绿色休闲”的“双基因”发展战略,以红色为“魂”,深挖麦新红色资源,匠心擦亮红色名片;以绿色为“根”,做强农字特色,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包括,规划“三绿一红”4条旅游线路,着力打造蒙东知名红色研学基地、全市“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规划建设重点项目22个,开发培育各类景点67处。
未来,开鲁县将全力做好红色研学、农文旅融合这篇文章,打响“西辽河畔、天工开鲁”区域品牌。在红色方面,以创建麦新革命音乐主题景区为方向,力争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全国知名的红色研学基地;在绿色方面,创新农文旅模式,规划建设西辽河生态文化公园和医养康养休闲小镇,打造全市市民近郊游的首选之地,实现文旅产业“火起来”与群众“富起来”。
(文/图 县域经济网 宫立灵 通讯员/吕志敏 张楠)
上一篇:双轨赋能激活县域消费
下一篇:安徽固镇:食品产业冲刺百亿级目标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