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产业园主体及配套工程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建筑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已成为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壮大的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的“幸福园”。
千年白扎盐场焕发生机(申维祖 摄)
芫根,初出深闺耀三江
真空干燥间、混合制粒间、收膏间、片剂分装间……初秋,走进玉树州慈行药业有限公司中藏药饮片厂,现代化的制药车间映入眼帘。
中藏药饮片厂负责人阿周介绍,占地15亩的饮片厂是“总公司”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于2023年投资1700多万元,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扶持资金500万元新建的。从今年3月12日下线生产以来,开发研制的产品供不应求,到7月25日,线上销售额近700万元。
“芫根已成为我们慈行职业技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当家品种’,是全产业链的‘核心’。”阿周带领来访者参观了芫根储备库,这里陈列着一年、三年、五年、九年生的芫根原料,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记载,这个青藏高原不起眼的食药两用植物,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感冒症状、提升免疫力等功效。有了科技的加持,芫根从三江源揭开面纱走四方。
作为土生土长的囊谦人,让阿周自豪的是:“芫根的亩产在6000斤至1万斤,每年根据不同生长年限,公司平均一斤干芫根的收购价是25元,仅这一项农牧民增收不少。”
当过老师的阿周总结了发展芫根产业的“四大好处”:第一,保护了三江源生态,通过芫根种植、贩运、加工、销售,形成的全产业链可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大大减少对生态人为的干预破坏,大大缓解了过载放牧的突出问题;第二,中藏药饮片厂的各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在为社会大健康作贡献;第三,中藏药饮片厂每年产值利润分成,成为联农带农防止返贫最好的“安全网”,根据中藏药饮片厂的发展,全县有6个行政村分红逐年递增;第四,中藏药饮片厂提供了24个稳定的就业岗位,人均工资在5000元,绩效好的员工月工资超过了1万元。此外,还可吸纳季节性务工人员40多人,拓宽了中藏药饮片厂周边村子农牧民的就业渠道。
与此同时,作为2011年创办的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已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有了中藏药饮片厂的“造血”功能,可弥补学校发展中的资金困境。让“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成为现实,在“校办产业+教学实践”融合平台上培养当地乃至涉藏地区更多的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全面奔小康夯实教育基础。
红盐,千年“味王”留余香
食盐被誉为“百味之王”。
囊谦县卤水盐(红盐)储量丰富,有着千年的古法晒盐传统工艺,远销西藏、云南等地,以及尼泊尔、印度等国家。《青海省志盐业志》中就有相关记载:囊谦县内已发现盐泉29处,其中有达改、牛日哇、多伦多、白扎等8处盐场,这些盐泉矿化度极高,是世界上已发现矿化度最高的盐泉。
囊谦地区的卤水储量丰富,多是自涌成泉,如梯田般遍布山坡。每个盐泉有一个至数个不等的泉口涌水,最小的泉口出水量大约为0.01升/秒,最大的可达1.7升/秒,涌出的卤水或天然汇聚成塘,或流入人工修筑的储卤池中。由于卤水在引入盐田的过程中带进了山坡上的红土,因此囊谦生产的盐大部分色泽微红,被称为红盐。
来到距县城30公里、由1170多块盐田组成的白扎盐场,参差不齐的盐田以山坡上3.44万平方米红土地为底色,在落日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天然油画——在这海拔4000米的美景里,制盐历史可追溯至隋唐,目前,年出产红盐可达1200吨。
盐田旁的囊谦红盐体验馆是游人必去的打卡地——这里,一粒红盐传唱出先人的智慧、讲述着古老的文明、响起了唐蕃古道的驼铃……统计显示,囊谦产盐年总产量为5000吨左右。囊谦县盐业公司目前承包经营了达改盐场、牛日哇盐场、乃格盐场、然木盐场、尕羊盐场,多伦多盐场、白扎盐场、然宗盐场,分别由各自所在村社承包经营。
体验馆里,遇见2022年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红盐产品直播带货主播江才,他正用流利的普通话做线上推广。
“公司里销售、招商、直播由我负责。现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力,红盐的销售从开始的几十万元,增长到现在的上百万元。”江才充满自信,今年1月至7月,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已超过600万元,今年公司保守销售在1000万元。受过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江才,在激情燃烧的创业路上发挥出专长,为“盐产品、盐文化、盐旅游”的打造奉献着青春年华。
2024年以来,在囊谦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衔接资金340万元,建设了囊谦红盐生产加工项目,正在向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研发出的红盐热敷袋、泡脚包、洗手液等8种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联农带农进程中,共解决当地就业68人,其中 62人为脱贫户及监测户成员,8名“雨露计划”大学毕业生。2023年,实现分红24万元;2024年,实现分红32万元;今年预计实现分红42万元。(文/图 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申维祖)
上一篇:安徽固镇:食品产业冲刺百亿级目标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