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资阳雁江区将蜜柑炼成乡村振兴爆款IP

发布:2025/10/13 15:51  作者:刘佳雨 王仲杰  编辑:车文斌  来源: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

近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举办“蜜柑满枝·丰岁同欢”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雁江蜜柑专场活动,从近60名蜜柑种植户中评选出“果王”“树王”。这场秋日的“加冕盛典”,既是展示丰收成果的“窗口”,更是连接产业未来的“桥梁”。

丰裕镇敲钟村蜜柑种植户丁吉忠参评的蜜柑,因单株挂果量高达1030个,预计株产289斤,经现场科学测定糖度达11%,且果实化渣、汁水丰富、风味绝佳,一举摘得蜜柑“果王”桂冠。

这颗甜蜜的“果王”,不仅代表了雁江蜜柑的高品质,更彰显出雁江凭借一颗小柑橘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定决心。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奋斗与热望,早已在每一颗蜜柑中书写出最美的答案。

图1  柑橘林 拷贝.jpg

柑橘林

图2  柑橘林 拷贝.jpg

柑橘林

“果王”诞生:天赋与匠心加持雁江蜜柑“甜如初恋”

雁江区地处四川盆地浅丘地带、沱江中游,海拔350 - 450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蜜柑最适宜的栽培区域,雁江一开始便占尽了“地利”之优。这份自然馈赠,不仅孕育了优质的果实,更让雁江蜜柑在早年间就载誉而归,其柑橘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贞观年间。

先天条件好,也需要科学种植。新出炉的“果王”丁吉忠是当之无愧的种地“老把式”。1987年,他回到家乡,拿出1亩多地开始试验,成为了敲钟村最早一批蜜柑种植户。

起初,他一边合理调配肥料,做细田间管理,一边购买书籍学习种植技术。辛勤付出终有回报,一棵棵橘树枝繁叶茂,果实也卖出了好价钱。随着果树效益不断提升,90年代,他将家里的5.8亩土地全部种上蜜柑,踏上科学种植之路。多年来,他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学成后便泡在橘林里反复实践,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周边邻里纷纷前来取经。

10月9日,记者走进丁吉忠家的果园,只见黄澄澄的果实大小均匀,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现场剪刀“喀嚓”声不断,数十名村民将树上的蜜柑剪下装进背篓,再通过三轮车送上收购商的货车。“这片水土很适合种蜜柑,现在蜜柑单价在1.1 - 1.5元之间。今天这车果子装了2万斤,准备销往河南,过两天还有个熟客要来买我的果子,他一车装3万斤,要运到福建去。”丁吉忠介绍道。他坦言,蜜柑丰产的关键在于管理。

春季浇好水、防好病,利于保花保果;夏季搭好遮阳网,减少太阳果形成;秋季施好肥,利于果实上糖增甜;冬季修剪好,确保第二年有稳定花量。他家5亩多的柑橘地,亩产达14000多斤,比寻常蜜柑亩产高出近2000斤。

随着消费市场升级和种植技术进步,雁江传统柑橘品种面临老化挑战。如何让柑橘持续丰产,成为摆在雁江面前的新课题。近年来,雁江区以“三化联动”发展为指引,大力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推广、产业配套、组织提升“五大行动”,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推进柑橘嫁接改良“雁媛”项目,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发展。

图3  待运输的柑橘.jpg

待运输的柑橘

产业升级:从一颗果到产业上下游联动“富民效应”叠加释放

“我们这边的村民种植蜜柑经验丰富,已经自发形成了一支技术队伍,村民们忙完自家的田间管理,还会到其他村从事修枝、抹芽等植保工作,一天的工资有近200元。”敲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说。

从单一售卖,到技术增收,生产链上的改变只是雁江柑橘产业升级的一道缩影。近年来,一场从“种得好”到“产业链更全”的变革正在发生,果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兴起,果农中逐渐涌现出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带领着乡亲们闯市场。

近期,丰裕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下属丰乡橘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锦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雁江区柑橘集散交易中心运营战略合作协议,丰裕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与资阳市裕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柑橘供销协议,丰裕镇丰万鑫水果专业合作社与客商王昌洪签订柑橘采购协议。

雁江区柑橘集散交易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全区农业产业正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智慧化迈进。这一中心将积极构建集销售、交易、信息、物流、金融、加工、品牌推广等服务功能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果品品质,保障果农收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产业的声名鹊起,不少企业闻“果”而动,企业的“闯入”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激活了本地市场的“一池春水”,让种柑橘这件事儿,从单一卖果的传统营生变成了“链上生金”的富民产业。

如今,雁江柑橘种植面积超27万亩,年产量46万吨,面积与产量居全省第4。围绕打造柑橘全产业链,雁江这个昔日柑橘生产地,正加速变成柑橘集散地、加工地,带动包装、物流、冷链产业等联动发展,让雁江蜜柑不仅畅销全国,更借助中欧班列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有效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产业“富民效应”叠加释放。

图4  柑橘.jpg

柑橘

品牌突围:从区域特产到“名特优新”“升咖”溢价引领全链振兴

“自从我获得了‘果王’称号后,来买我蜜柑的客商越来越多,开出的价格也比其他地方会高一点。我家的蜜柑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客商的需要,我会把客商推荐给周边村民,让大家的果子都能卖出去。”丁吉忠笑着说。

好生态育好品质,乘着“果王”效应的东风,丁吉忠周边邻里的蜜柑已经卖了大半。这场蜜柑“果王”“树王”的比拼,不仅为广大种植户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雁江蜜柑打响了名气,让果农得到了实惠。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5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资阳雁江柑橘成功上榜2025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借着品牌效应,雁江柑橘新宠“雁媛”印刷在了“川超”资阳中国牙谷队的队服上,通过川超比赛在不同城市亮相,增加曝光率。雁媛的成熟期即将来到,这款细腻多汁、口感上乘的柑橘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可达6000斤-8000斤,2024年市场售价平均在10元/斤。目前,全区雁媛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高端商超、电商平台及批发采购商等多渠道拓展如火如荼。

“自雁江蜜柑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品牌价值实现了近5倍的跨越式增长。”雁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区主要柑橘品种有早熟兴津蜜橘、耙耙柑、沃柑、爱媛、雁媛等,从当年8月到次年5月均有柑橘供应销售。

品牌价值的“升咖”,成为雁江区推动柑橘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最佳证明。以“三化联动”发展为指引,雁江区还将推进柑橘产业与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为产业全链带来振兴动力。

秋风正好,阳光不燥。雁江人种下的不止是柑橘,更是代代相传的希望,而这一切,将随着这场秋日采收盛会,向着更辽阔的天空,继续蓬勃生长。(文/图 雁江区融媒体中心 刘佳雨 王仲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