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江西省武宁县,青山如黛,碧水含情。沿着S305省道驱车前行,两侧的红叶石楠与红花杞木相映成趣,绿色波形护栏蜿蜒在田园山水间,仿生态挡墙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车轮碾过平整的路面,窗外的景致如流动的画卷徐徐展开。“以前走这条路,坑坑洼洼得颠簸半天,现在好了,开车就像在画里穿行!”专程从九江市来武宁县旅游采摘的市民王磊,一边放慢车速欣赏沿途风光,一边忍不住感叹。
江西省305省道武宁县新宁镇段(李春玲 摄)
这条让游客赞不绝口的公路,如今是武宁县连接外界的“黄金通道”,可谁能想到,多年前它还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路”。“那会儿山路崎岖,村里的竹木、菌菇运不出去,外面的游客进不来,守着好山好水却过着困难日子。”回忆往昔,罗坪镇洞坪村村民李建国记忆犹新。2015年,S305“畅安舒美”示范路改造工程在武宁启动,3264.3万元资金投入公路绿化美化、景观节点打造,2020年又追加近4000万元升级为科技示范路,智能提醒标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的“通行路”彻底变身“景观路”。
路通了,发展的大门也随之敞开。在洞坪村的菌菇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新鲜的竹荪,菌盖洁白如玉,菌柄挺拔修长。“自从S305修好了,福建的客商直接来村里租地搞养殖,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一天能挣150块!”正在分拣菌菇的村民张桂兰笑着说。依托便捷的交通,洞坪村走出了“农业生产+深加工+旅游观光”的融合路,不仅建成了20亩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基地,还规划起菌菇加工厂、竹木加工厂,产业链条越拉越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
沿着S305往深处走,便来到了国家4A级景区——长水景区。“中国最美古树群”里,千年红豆杉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以前交通闭塞,村民只能靠砍树卖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护着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长水村村民卢咸锋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几年前,他放弃河北的旅游生意,带着5000万元返乡,在S305旁建起22栋林间小别墅,打造康养度假区。“订单排到下个月了,周末更是一房难求!”卢咸锋说,如今的长水村,生态果园、蜂蜜园、循环产业园连成片,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亿元,1000多名脱贫户在这里实现灵活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
在武宁县清江瓜果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们正忙着将种植的水果分拣、打包,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果香。“多亏了S305,城里的老客户直接开车来田头拿货,早上摘的,中午就能摆上市民的餐桌!”合作社负责人周志强一边招呼客户,一边介绍,如今凭借公路带来的“运输线”和“推广线”,“清江瓜果”的名气越来越大,种植户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车行一路,景随路动,民随路富。如今的S305,不仅是串联山水的“景观带”,更是带动发展的“经济带”。九江市公路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公路+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让这条“生态路”“富民路”越走越宽,让更多武宁百姓在路景相融中过上好日子。(文/图 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曾庆华 通讯员/余丽)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