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山徒步中感受清凉,在林间漫步中呼吸新鲜空气,在户外漂流中感受运动与激情,在游泳场馆内戏水嬉戏……初秋的汶川,清凉经济持续“火热”,“解锁”当地消费新活力。
汶川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是通往川西的第一站,距离成都仅130多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都市人“家门口的避暑天堂”。

“我们是从中江过来旅游的,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食宿条件好,村民也很朴素、热情。”今年第一次来汶川县三江镇的中江游客陈敏表示,明年还要继续到三江旅居,还会多介绍点朋友一起过来。陈敏居住的观山明月民宿位于三江镇乐活村高半山间,2023年,民宿老板余良军看到三江镇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决心回到家乡投资民宿产业,一开始,他担心高半山没有客源,没想到去年民宿刚建成,就吸引了各地的旅居人群,今年进入旅游旺季,家里的29间客房全部爆满。“我家的民宿经营一年下来,能收入20多万元,家里人都在这里帮忙,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余良军表示,下一步,他还准备再改造几间客房用于游客接待。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三江镇的旅居康养游热度持续攀升。全镇共有农家乐、民宿300余家,高峰期订房率达100%以上,每日接待游客2.4万人次,最高峰达到3万人次。
避暑经济的火爆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位于三江镇的农贸市场里每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当地的水果、蔬菜、家禽家畜等农产品成为了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当地村民胡二哥说:“以前种蔬菜要拿到水磨镇上去卖,现在游客来了,我们在菜园子里和当地市场上,就把菜卖了。”康养旅居游持续火爆,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位于三江镇草坪村的“张家大院”每年都会吸纳附近30名当地群众来务工。


与三江镇相隔一山的耿达镇,以年平均气温21℃的清凉底色和“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禀赋,同样也成为了避暑旅游的热门选择。目前,全镇民宿经营户突破480家,总床位达2.3万余张,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3万元。耿达镇幸福村党支部副书记林贵明介绍道:“我们村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收入主要依托民宿经营与旅游服务。目前全村从事民宿经营的农户达252户,拥有标间5000余个,可同时容纳11000余名游客,人均收入达21850元。” 林贵明表示,目前,幸福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大禹文化、古羌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在康养旅游的带动下,“避暑+研学”为孩子们在汶川旅游带来了成长新体验。啤酒、烧烤、柴火鸡……相较白天户外旅游,夜间凉爽的气候也吸引不少人选择户外消费,从水磨的夜市到县城的西羌文化街、尔玛天街,夜间餐饮、娱乐消费也随之增长。“运动+康养”IP吸引游客来到阿尔沟龙池徒步旅游,到开心牧场体验户外露营,健身与清凉相结合的新场景,成为带动康旅消费焕新的新热门。
汶川县的“清凉经济”通过产业融合、场景创新与价值延伸,打破了传统旅游淡旺季的限制,激活了消费市场的“长尾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真正让“冷资源”成为撬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热产业”。(文/图 微汶川 伍排勇 朱春悦 刘毅)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