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云南弥勒市:“一季闲田”变身“四季粮仓”

发布:2025/11/13 16:32  作者:郑义  编辑:车文斌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阅读量: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大力开展“一年三熟”立体种植,不断筑牢绿色高效生产体系,让昔日“一季闲田”变身“四季粮仓”,在守牢“粮袋子”的同时充盈“钱袋子”,奏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协奏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协调稳步发展。

图1  弥勒市西一镇的豌豆尖(赵树龙 摄).jpg  

弥勒市西一镇的豌豆尖(赵树龙 摄)

弥勒市针对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与经济(以下简称“粮经”)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坚决摒弃“粮经对立”“重经弃粮”的思维,利用作物生长自然时差,提高土地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积极探索“经+N”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优化布局与产能提升。立足坝区、半山区地形与土壤特征,构建“一核多区”粮经协同布局,推行“经作+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粮经饲轮作制度;在福城街道推行秋后红薯种植模式,在西一镇、西三镇半山区推广推广秋后豌豆等套种及冬季牧草项目,构建“一年三熟”高效模式;在西二镇半山区发展“经作+万寿菊”轮作,在虹溪镇推广“经作+西葫芦”模式,推动粮经协同提质增效。

“为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西一镇实施粮经协同种植秋后干豌豆3000余亩,采取‘合作社+农享受+基地’模式,由合作社牵头联农带农,市农业农村局和镇政府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提供种子,实现品种优质高效;统一提供农药和肥料,实现作物栽培绿色高效;统一栽培技术,实现栽培技术标准化。有力地夯实了山区村寨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西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皓禹说。

图2  弥勒市福城街道的种植户在采收红薯(赵树龙 摄).jpg

弥勒市福城街道的种植户在采收红薯(赵树龙 摄)

弥勒市重点聚焦适宜套种的耐旱、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及套种模式,着力解决秋冬缺水、适宜生长期短、作物争光争肥等制约问题。在经作采收后期播种豌豆,40天后采摘豌豆尖上市,实现“一地双收、一田多效”。该市还广泛推广绿色植保、精准施肥、轮作等绿色生产方式,逐步构建绿色生产体系。通过不同作物轮作,改善耕地环境,优化土壤结构,阻断地下病虫害传播路径,同时推进肥力协同利用,消耗余肥,实现最优生产效益,协作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目前,弥勒市已进入豌豆尖采摘期,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闻讯到田间地头收购,均价每公斤7元。豌豆尖一般可以采收3—4次,以平均亩产500公斤,市场价每亩产值3500元,加上干豌豆平均每亩产值600元测算,全市3000亩粮经协同的秋后豌豆预计每亩助农增收4100元,预计总增收1230万元。

图3  弥勒市西三镇的万寿菊橘红一片(赵树龙 摄).jpg

弥勒市西三镇的万寿菊橘红一片(赵树龙 摄)

“2025年,全市完成粮食种植83.96万亩,较上年增加0.46万亩,增长0.55%,预计总产量29.47万吨,增幅1.69%。其中: 完成玉米种植45.95万亩,面积较上年增加0.91万亩,预计增产0.65万吨;水稻种植8.5万亩,预计总产量4.53万吨;红薯种植1.45万亩,较上年增加0.22万亩。为全市乡村振兴打牢‘粮’基。”弥勒市副市长赵付县说。/图 中国县域经济报 郑义 通讯员/李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