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这座千年古城,近年来通过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成功激活县域特色经济,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县到旅游强县的跨越。2024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接待游客总量突破1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9亿元,较四年前实现翻番,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文旅融合:千年文脉焕发新生
历史底蕴与现代旅游的完美结合。
建水县拥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是云南边陲一座色彩斑斓、钟灵毓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
近年来,建水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创新“以用促保”思路,活化利用古城、文庙、朱家花园等历史建筑,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文旅场景。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春燕介绍:“我们构建了‘特色小镇+文旅项目+旅居业态’的融合矩阵,以临安古城、西庄紫陶两个特色小镇为核心,串联起紫陶里等20余处文旅场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千年文脉的魅力。”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生动实践。
建水县深耕103项非遗保护项目,通过举办孔子文化节、紫陶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升级。
建水文庙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传播场所,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还结合简餐礼、国学班公益学堂等形式,向游客传递“知信、守信、重信、用信”的理念。
建水文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游览部主管张晋维表示:“我们借助建水文庙的三礼活动,在仪式环节融入诚信文化宣讲,让参与者在体验文化仪式中厚植诚信意识。”
产业升级:紫陶产业成为新支柱
紫陶+文旅,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推动下,实现了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化产业的跨越。
建水县以“紫陶+文旅”为路径,成立紫陶营销中心、国际陶艺家合作交流站、紫陶非遗传习馆,打造紫陶街等3个国家3A级景区,紫陶里汉唐文化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2024年,紫陶产业产值突破85亿元,聚集经营主体2740余户,带动就业约7万人。”孔春燕说,“建水县还通过举办陶艺大赛、文化节等活动,组织企业亮相南博会等大型展会,提升紫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建水县积极推进紫陶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施“互联网+紫陶”战略,建设O2O实体紫陶文化平台,开展电商直播销售培训,帮助紫陶业户转型拓宽销售渠道。
2024年,建水紫陶电商销售额达3.25亿元,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建水县还与红河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紫陶产业学院,培养专业人才,为紫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红河学院紫陶产业学院年培养近500名专业学子,为紫陶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乡村振兴:乡愁经济带动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从传统村落到旅居目的地。
建水县依托“古城—团山村”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按照“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稻田公园、房车营地、乡会田园餐厅等项目及业态,实现新房村、水打营村、团山村等村庄从传统村落向特色旅居目的地的转变。
“我们采取‘集体筹资+企业出资+村民房屋参股’模式,大力发展乡愁旅游,推动老宅变身民宿餐馆,让村民成为导游及服务人员,让大家共享旅游发展红利。”西庄镇团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玉和介绍。
2024年,团山村景区旅游收入达787.8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4万元,闲置农房盘活率超90%,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0万元。
旅居经济,打造全域全季旅游体验。
建水县紧扣“旅居云南·红河最好在”的发展定位,聚焦文化、乡村、紫陶三大主题,推动文旅模式向“全域全季”持续升级。
通过打造“一家人的建水”旅居品牌,将单一观光的“建水游”扩展为更深度的“滇南旅居体验”。
“我们推出了‘旅享建水’数字平台,整合导览、预订、查询等功能,实现‘一屏畅游’。”孔春燕表示,“建水县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出金融支持政策等措施,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创业者来建水发展旅居产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深化文旅融合
品牌建设,提升旅游形象与影响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孔春燕表示,建水县将继续深化“一家人的建水”品牌内涵,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文旅业态,推动旅居发展。
目前,建水正规划和设计通过举办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活动,提升建水旅游的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智慧旅游,提升游客体验与满意度。
孔春燕说,今后,建水县将进一步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通过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体验。
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利用并重。
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建水县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孔春燕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文旅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文/中国县域经济报 郑义)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