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落实配套措施 提高种植效益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2024/07/08 15:37  作者:刘文志  编辑:车文斌  来源:大英县农业技术信息推广站  阅读量:

任何一种种植模式都需要技术支撑,这些技术是必须的、配套的,如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目前统筹解决大豆和玉米生产的一种有效种植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逐渐为广大种植户所接受。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作者观察发现还存在品种不配套、播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机械化水平低等几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提高种植效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问题

 

(一)品种不配套

 

品种特性方面,紧凑型组合少。玉米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少,大豆紧凑、耐荫、抗裂荚、抗病品种少,可供优选的大豆玉米紧凑型品种组合不多,荫蔽问题普遍存在。目前,生产中玉米品种株型高大,普遍在2.8米以上,不论是间种或套种,都存在荫蔽问题。如果搭配了株型松散的玉米品种,大豆荫蔽更严重,生产中被迫拉宽大豆带宽。

 

生育期方面,大小春接茬困难。大豆生育期普遍偏长,不利于大小春衔接。四川小春油菜最佳移栽期在10月中下旬,4月下旬-5月初成熟;小麦最佳播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5月上中旬成熟。目前,大豆生育期大多超过120天,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与下季小春接茬存在一定时间矛盾。大春以春玉米夏大豆套作为主。普通农户可以灵活安排农事活动,矛盾相对较小,但对于规模种植大户来说,从节约劳动成本考虑,需要采取机械收获,实际收获时间还需向后延迟一段时间,导致小春播种矛盾特别突出。

 

抗病性方面,秋绵雨困扰生产。大豆容易遭受秋绵雨烂荚。四川进入9月常常出现秋绵阴雨天气,高温高湿情况下大豆易发生多种病害,烂荚风险很高,常常因为秋绵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即将到手的收成,这种情况对规模种植大户来说风险更大。

 

(二)行向不科学

 

种植行光能利用不科学。生产中常常从耕作进土是否方便、沿路视觉效果的好坏两个原则来确定种植行方向,常常安排为东西方向种植,造成玉米前后之间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太阳光利用大打折扣。因为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本身播种密度就较大,玉米受影响表现最明显,主要表现为玉米生长细弱。

 

(三)播种不规范

 

株行距安排不合理,密度严重不足。农户担心大豆旺长或玉米生长不开,大豆、玉米的播种密度普遍偏低,稀大窝,难以达到目标产量下对基本苗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行距过宽,有的甚至少种一行大豆,导致大豆行间距过宽;株距过大,常常超过40厘米,其结果是个体产量高、群体产量低。虽然经过多次培训强调,实践中仍有不少群众在株行距安排上未正确处理群体和个体的关系。据调查,玉米有低于2000株/亩的,虽有一定的产量,但难获得高产。同时,在大豆带的安排上,许多群众将大豆带宽平分,有两行大豆距离玉米偏近,把大豆种在了玉米脚下,导致大豆早期生长受阻,生长量不足,分枝结荚少,生长进程受阻,后期成熟度不一致,严重影响产量,大豆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四)管理不到位。疏于管理,生产效益不高。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化学除草、化学控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落实不及时、难到位,草害严重,大豆常常旺长牵藤、结荚率低,或因错过最佳防治时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效益,造成不愿管理的恶性循环。此种情况在规模种植大户上表现更为突出。由于配套设施不到位,用水限制因素大,带状密植下玉米追肥不方便,增密未增肥,施肥水平偏低。

 

(五)机械化水平低。从总体上看,目前大豆生产方面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化进程,机械耕作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人工方式占主导地位,播种不规范,劳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二、对策建议

 

(一)选择培育配套品种。从解决荫蔽问题出发,抓紧培育推广一批株型紧凑、高度适中、生育期短、抗病性强的大豆玉米配套组合品种,为缩株增密创造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基本苗。玉米首选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半紧凑型品种(图1、图2),大豆选择紧凑(图3)品种,同时兼顾耐荫、抗倒、抗裂荚、成熟期适中、抗病性特别是耐霉变,从品种搭配组合上为高产打下坚实种子基础,提高种植效益,保证大小春作物顺利衔接。


图1紧凑型玉米.jpg

图1紧凑型玉米


图2 半紧凑型玉米.jpg

图2 半紧凑型玉米


 图3.jpg

图3 紧凑型大豆品种

 

(二)强化配套技术落实

 

一是科学布局种植行。坚持“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原则,生产安排上首先保证玉米不减产,种植行方向以南北方向为主。充分利用太阳东升西落原理,将玉米种植行尽量安排为与太阳运行方向垂直的南北方向(图4),尽量避免东西方向,让玉米植株上午下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充分接受太阳光照射,提高光合效率,减少东西行向下前后玉米间相互遮挡的不利影响。

     

 

 图4.jpg

图4 玉米南北方向种植

 

二是科学规范播种。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以株行距以核心,严格落实大豆玉米播种技术规范,缩株增密,玉米亩株数不低于净作水平;3行大豆居中,相邻两行大豆间距30-35厘米,大豆玉米相邻间距保持60-70厘米(图5),杜绝出现将大豆带平分、两行大豆紧靠玉米的情况(图6)。

        

 

图5 大豆居中.jpg

图5 大豆居中


 图6 靠玉米太近.jpg

图6 靠玉米太近

 

三是加强综合管理。贯彻配套理念,落实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播种质量,保全苗、保匀苗、培状苗、减灾害,培植高产紧凑株型(图7)。把握关键环节,落实种子包衣处理技术。科学实施化学调控,及时开展病、虫、草、湿害综合防治,防灾减灾,虫口夺粮。机收减损,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图8)。

 

 

图7 大豆紧凑株形.jpg

图7 大豆紧凑株形


图8及时防控.jpg

图8 及时防控

 

(三)强化基础设施配套

 

一是加快宜机化改造进程。对零星分散地块进行地形调整,建设配套生产便道,为机械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二是配套基础设施。重点解决用水困难,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解决高密度情况下施肥浇水操作不便的实际困难。三是防灾减灾。对于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的地块,规划设计好排水设施,保证能排能灌,及时消减暴雨、秋绵雨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9 排水设施.jpg

图9 排水设施


图10供水设施.png

图10 供水设施

 

(四)加快推进机械化进程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加紧研制推广播种、防治、收获专用器械和设备,特别是适合丘陵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土块零星分散等特征的中小型、低成本、个性化器械,着力解决播种不规范、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环保压力大等具体问题,提高群众接受度。二是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降低购置成本。(文/图 大英县农业技术信息推广站 刘文志)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