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全域旅游 会理市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2025/04/15 16:42  作者:汪凯 周淼葭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畔,四川省会理市正以全域旅游为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壮美画卷。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引领、产业融合与品牌塑造,将文旅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会理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规划引领:全域旅游的战略蓝图

会理市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纲领,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体系。近年来,会理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德会高速通车,宜攀高速会理至攀枝花段年底贯通,成昆复线、攀昭铁路加速推进,金沙江乌东德电站蓄水通航,形成“铁、公、机、水”立体交通枢纽,提升了旅游可进入性。在空间布局上,会理市按照“一核两片三带八点”的规划,打造古城文化核心区、红色旅游片区、乡村旅游示范带,串联起会理会议纪念地、龙肘山、仙人湖等8大景区,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同时,会理市设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引进高端人才,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旅产业向支柱地位跃升。

多产融合:文旅赋能的乡村振兴

会理市以“文旅+”为纽带,推动产业跨界融合,激活全域经济新动能。在农业与旅游的融合方面,会理市依托40万亩石榴园,构建“科技种植+精深加工+农旅体验”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孜莫拉石榴酒庄生态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其石榴酒、绿陶体验等业态年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此外,小黑箐镇白沙村打造“茭白+茶花”主题景区,建成省级农业示范主题公园,年旅游收入超500万元,成为三产融合的示范样本。

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面,会理市创新发扬长号、蹢脚舞等非遗项目,通过“非遗+直播”“非遗+集市”等模式走向市场,开发绿陶、金沙砚等文创产品200余种。同时,会理市利用丰富的节庆资源,打造“一月一节庆”活动品牌,如端午药膳节、石榴节、泼水节等,年带动消费超2亿元。

在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方面,会理市依托仙人湖、龙肘山等自然资源,举办山地自行车赛、徒步大会等体育赛事,年均吸引参赛者超5万人次。同时,会理市推广“中医药+旅游”模式,举办端午健康养生论坛、膏方节等活动,年接待康养游客超10万人次。

旅游品牌:从流量到留量的跃升

会理市以“千年古城”为核心IP,构建多层次品牌矩阵。在品牌形象塑造上,会理市推出“春藏千年古城,榴在烟火会理”宣传语,打造“五月榴花”“冬季暖阳”主题品牌,提升了会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宣传推广上,会理市上线“游会理”微信小程序,整合导览、住宿、购物等功能,实现“一机游会理”。同时,会理市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利用各类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契机,推广会理旅游品牌。

会理市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显著。2024年,会理市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41亿元,同比增长显著。文旅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成为会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展望未来,会理市将持续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消费升级深度融合,为会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汪凯 周淼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