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加减策略

发布:2018/01/09 15:23  作者:魏勇、杨锐  编辑:罗志强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以武胜农商银行为例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要坚持“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项原则,金融行业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作为发展导向。特别是在中央“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实施和“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武胜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也为农村金融机构“补短板、调结构”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以武胜为案例,尝试就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作一些探索,以资商榷。


一、支持实体经济现状分析


武胜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与重庆接壤,全县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84.6万,其中农业人口71.8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各类规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个,以节能环保、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05户,商贸流通企业5037户(其中规上商贸流通企业89户,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60户),服务业企业2559户。


近年来,武胜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78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57.14%,贷款增量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64.12%。在信贷投向上,第一产业贷款余额16.24亿元;第二产业贷款余额14.01亿元;第三产业贷款余额20.14亿元;城乡居民消费贷款余额12.09亿元。该行实体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2%,中小微企业贷款连续5年实现“三个不低于”,涉农贷款增速也远高于贷款总量增速。仅2016年,该行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1.98亿元,在保证传统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全年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户、专业合作社37个、家庭农场22户、规上企业6户、限上商贸企业5户、规上服务业企业4户,为县域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支持实体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政策导向,投放重点突出。一是强化一、二、三产业并重,做大信贷存量,最大限度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该行深入领会“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发展思路,切实强化一、二、三产业信贷投放并重,不留盲区。二是加大对政府重点项目的投放力度。该行围绕“两基一支”领域,强化了对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电力、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点投放力度。通过支持四川安泰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金易管业有限公司、武胜县中太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胜鑫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百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发展前景远、资金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有效提升了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质量、改善了信贷结构。


(二)强化产品创新、服务链条延伸。一是针对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资金需求量大、抵押担保物缺乏的特点,创新推出“家庭农场”、青年创业等贷款产品,信用贷款额度从小额农户贷款5万元放大到30万元。二是针对贫困农户、家庭作坊、城镇坐商经营户生产经营零散需求,推广“随时随地借款、随时随地还款”的“卡贷通”、“小康贷”业务,打通融资瓶颈。三是针对回乡创业和园区企业,组合运用“抵押+质押+第三方保证”、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厂房抵押等方式,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融资需求。四是积极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自然人客户最高可贷款500万元,满足规模以上种养业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需求。


(三)贯彻“普惠”理念、服务覆盖率提高。一是深化“普商兼容”,强化服务对象多元化。针对企业下岗人员,发放下岗失业担保贷款,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信贷资金保障。仅2016年,累计发放下岗再就业贷款575万元,余额555.25万元,惠及116名下岗失业人员。二是坚持普惠民生,助力重点项目。该行通过与县银财公司对接,授信5000万元,支持全县贫困户“三建四改”扶贫项目;加强“回引创业”项目对接,为创业项目提供点对点服务。三是用好用活低成本资金。2016年,该行向人民银行争取支农再贷款5000万元、扶贫再贷款18000万元,支持回乡创业企业、新型农业主体、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重大转变。


(四)优化服务机制、融资成本降低。一是优化服务机制、提升客户体验。该行实施532贷款限时办结制,为客户节省融资时间。同时,按照“低风险短流程、高风险长流程”的原则,优化信贷流程和审批模式,减少决策链条,缩短贷款审批时限。二是修订利率优惠办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行结合市场反馈情况,综合信用评级、担保物、存贷比、信用记录等因素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最大利率优惠幅度达47.5%,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优势与困惑


(一)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原动力。一是人缘、地缘优势。农村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三农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人缘优势;点多面广,每个乡镇设立机构,服务本乡经济,有较大的地缘优势。二是机制优势。农村金融机构大多以县为独立法人,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有重大财务、重大投资、大额贷款以及贷款利率定价等决策权,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及时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客户优势。几十年长期根植农村,与区域内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社区居民、中小企业唇齿相依,培养了一大批稳定、忠实客户群。四是政策优势。国家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重点与国家政策支持重点一致,必将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


(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利好,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广安被列为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武胜作为成渝经济区成(都)遂(宁)渝(重庆)、渝(重庆)广(安)达(州)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面临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三是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武胜县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农业部渔业局渔业生产定点联系县、四川省蚕桑生产基地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建设试点县,产业优势发展突出,按照“一枢纽一基地两示范”发展战略,未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和空间。


(三)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服务补偿不足,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动性。一方面,由于农业经济是弱势产业,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率相对较低;对支持三农”的金融机构相应的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不足,缺乏针对农村金融的利益补偿和风险缓释机制。另一方面,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转移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一农支三农”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变。以武胜为例,农商银行以占全县金融机构三分之一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80%以上的农业贷款、90%以上的农户贷款、8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贷款、100 %的下岗再就业贷款、100%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满足了60%以上的县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信心。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兴未艾,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农村信贷主体的信用意识相对淡薄,信贷违约的制度约束力难以有效发挥,部分企业有贷不还、判决执行难等问题仍大量存在。此外,农村区域经济活动主体的市场经济特征尚不充分,产生有效信用资源的内部机制和外部催生环境缺失,如一些农村经济组织和中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和统计报表,缺乏基本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征信记录,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经济信息,导致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


(五)农村金融配套政策不完备,迟滞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步伐。一是外部环境趋紧,政策扶持和风险规避机制相对滞后,地方政府未能在市场风险补贴、信用环境建设、农业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农村金融安全运行提供足够支持。二是农业保障体系不配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作坊式为主导,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遭受天灾人祸将难以规避风险。2008年武胜县发生的生猪“蓝耳病”就不但给全县生猪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更让农村信用社贷款蒙受了巨额损失。三是政府配套措施明显滞后。如林权抵押因采伐指标分配不透明,造成抵押贷款林因无采伐指标而拖欠银行贷款。武胜农商银行从2011年在全市率先开办此业务以来,仅办理了五笔林权抵押贷款,难有大的突破。


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加减策略


(一)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点,做好产品多元化加法


做好产品创新,丰富金融服务产品,既是满足实体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服务需求的需要,也是农村金融机构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健全金融产品创新的组织架构,完善产品创新工作流程,加大产品创新的资金、技术与智力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金融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二是要坚持“科技先行”战略,加强科技规划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电子化、网络化、流程化发展步伐,以科技进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要以客户为中心,细分客户市场,开发研制针对农村地区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三是要规范和完善信贷产品的操作流程,建立和完善涉农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资产评估,探索建立和完善季节性特点农业资金需求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系统,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的信贷模式,做好上下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四是有序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为实体经济“放水养鱼”。经济下行期间,中小微企业在合同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增加、流动资金吃紧,部分企业在贷款合同到期前,无法按期归还贷款本金。为减轻中小微企业融资负担,适度开办无还本续贷业务,避免中小微企业借用外部高息“搭桥”资金还贷。


(二)以金融生态环境为关键点,做好社会信用加法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社会各个群体和细胞,实体企业的诚信水平直接决定金融服务的介入深度。当前,一是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电子化建设,要以企业征信系统为平台,积极培植A级以上农业信用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的信贷需求。二是要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推进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大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人民银行要发挥支农再贷款撬动功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加大“三农”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三是要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农村个人征信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信用评定的层次和质量。司法部门要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和以威胁、恐吓、逼迫等手段要求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贷款的行为,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依法清收和保全信贷资产,为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以金融精准扶贫为契合点,做好产业项目加法


一是要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农村金融机构要以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专业合作社及农户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的多方联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链的形成。要围绕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以“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农户+农信社”等链式金融服务,形成以信贷投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蝴蝶效应”。二是要加快产业扶贫信贷产品创新。要创新产业扶贫贷款担保抵押方式,本着易处置、易变现的原则,挖掘物权潜力,扩大担保物范围。在抵押方面,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农民养老保险等抵押试点。要探索建立财政、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户共同参与的产业扶贫模式,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加快建立扶贫信贷资金风险补偿机制。要由政府牵头成立扶贫贷款担保公司,引入扶贫贷款保险制度,对扶贫贷款提供必要的担保,并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要设立金融产业扶贫专项风险基金,对农村金融机构产业扶贫贷款形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和风险缓释。四是完善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的政策激励。政府部门要将产业扶贫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并按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和服务质量匹配政府资源,建立扶贫资金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匹配机制,让农村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多的低成本资金。政府部门要积极完善农村金融产业扶贫所需的配套设施,打造土地流转权、宅基地所有权、林木转让权等特殊抵质押品交易平台,鼓励建立针对特殊抵质押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畅通产业扶贫金融服务通道。


(四)以服务机制优化为着力点,做好融资成本减法


一是持续优化信贷服务机制。要按照“低风险短流程、高风险长流程”的原则,优化现有信贷流程,简化非增值环节。要优化信贷审批模式,建立完善实施“独立审批人”动态调整制度,健全三级独立信贷审批体系,减少决策链条,缩短贷款审批时限。推行“阳光信贷”,通过客户回访、公布举报电话、严厉问责等措施,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畅通服务渠道。二是要加快建设普惠银行,切实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农村金融机构要结合信用评级、担保物、存贷比、信用记录等因素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缓解客户融资贵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取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性限制,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当前,诸如社保、农业开发等资金不能存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些歧视性政策,既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也间接抬高了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三是要强化改进农村结算服务。要创新经营思路,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组织体系,加快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扩大大小额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的覆盖面。四是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政府部门应在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过户、资信证明、信用评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惠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做好结构调整减法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应对“两高一剩”企业实行“有退有进、有保有压”的信贷结构调整和业务发展策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要建立行业预警信息指标体系,认真研究区域内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时揭示可能隐藏的信贷风险。农村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和风险提示,提高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预警要定期化、动态化。二是要抓住风险源头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适时调整信贷政策。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信贷行业分布特点,对国家明确规定退出的和经营不善、信用等级低、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不符合环保政策及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服务和退出方案,避免一刀切。三是要建立完善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要着力解决贷款集中度高、风险分散手段有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充分利用重组转化、互联网处置平台、以资抵债、资产证券化、无还本续贷等方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多渠道促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武胜农商银行 魏勇、杨锐)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