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新希望乳业助力汉源畜牧业经济腾飞

发布:2018/01/24 16:14  作者:杜璐努 潘兴扬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四川汉源县皇木镇红花村,地处海拔2000多米高寒山区,11月便已经零下几度这里交通闭塞,距离县城80公里全村430多户1300人,是省定的贫困村。


在来往2个小时的盘山公路上,每天都可以见到新希望乳业运奶车行驶的身影……


两年的时间里,新希望乳业组建精准扶贫的团队,以供应链金融,就业扶贫保障、养殖技术辅导,循环经济模式探索,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在田间地头的“扶贫新军”,不断为汉源县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畜牧业成长积极贡献力量,彻底改变了红花村村民的生活光景。


金融扶贫,借贷500万建厂养牛


两年前,被当地人称为“牛倌”的科技辅导团团长李体伦曾在退休前于汉源县畜牧部门工作。他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红花村没有支柱产业,又因常年气温低,适合的农业项目有限。然而,红花村四面环山,水源、空气质量都很不错,非常适合养牛,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开辟一个奶牛养殖基地,便是如今的德成牧业。基地推出“公司+农户+销售”的运作模式,由村民来认购、认养奶牛,公司负责整合外部资源,提供培训和销售服务,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


源于李体伦的发起,新希望乳业也安排奶源部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2013年底,新希望乳业正式投资建厂,并在村民购牛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借贷500万给德成牧业,从荷兰引进优质奶牛,并且派驻兽医、为奶站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企业精准扶贫的带动下,红花村与德成牧业签订了协议,探索“村企户”合作模式。红花村党支部书记陆刚说:“村里拿出5万元进行投资,每年可分红14000元用作村集体经济发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有了保障。”


IMG_8334.JPG    


产业扶贫,农民工返乡月收入上万


李体伦介绍到2014年,村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650元。现在,全村依靠奶牛养殖每年增收了500万余元。2个养殖场,28户农户领养了600余头奶牛,年产量能达到2860吨。


“现在养奶牛,比出去打工和种地安逸多了”养了36头奶牛的6组村民高书强,每月有15000多元的收入。如今畜牧业已成为红花村的支柱产业,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选择了回家养牛,让曾是贫困户的家庭彻底变了模样,收入从每年几千元增加到每月上万元。


在绿色循环经济的探索上牧场通过收购周边贫困户种植的农作物作为养殖饲料,既绿色环保,又能增收农户的收入;通过对牛粪的集中处理,村里100户人家也用上了沼气。

 

IMG_8335.JPG    


近年来,新希望乳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农头企业带头作用,发动全员、上下同心。据悉,在未来的三年,新希望乳业将在集团的统筹之下,把脱贫攻坚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聚焦三农的精准扶贫,并且基于乳业全产业链环节,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新思路,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授之以渔,帮扶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此外,新希望乳业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十多年来始终专注公益事业。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表示:“公益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杜璐努)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