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在双流交付

发布:2018/01/17 15:46  作者:徐开明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2018115日,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仪式活动在双流综保区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顺利举行,副省长朱鹤新,成都海关关长王文喜,省商务厅厅长刘欣,副市长刘筱柳,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坚,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敖必强,市商务委主任、成都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郭启舟等省市和部门领导,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维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裁王明远,深圳航空公司副总裁肖坤洲,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副总工程师、西南分公司党委书记钟德超,CFMI亚太区发动机服务总监李子牧,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总经理Ricard Gentil(李凯都),深圳航空四川分公司总经理樊庆等出席。省自贸办、民航西南管理局、市商务委、市自贸办、市口岸与物流办、综保区海关、综保区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参加。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区委副书记、区长、区自贸局局长徐刚,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韩超,副区长、区自贸局常务副局长王小乐等领导出席。


图形11.jpg    


活动开始前,朱鹤新副省长与国航柴维玺副总裁、王明远副总裁、深圳航空肖坤洲副总裁进行了会晤,双方就国航、深航进一步支持四川民用航空发展,扩大国际远程航线运营规模、加强国内航线布局、加大货运投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会晤结束后,在柴维玺副总裁的陪同下,朱鹤新副省长一行参观了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实地察看了航空发动机维修车间,听取了飞机发动机维修流程介绍,并共同参加了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仪式。


仪式上,省商务厅厅长刘欣宣读了商务部批复同意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在双流综保区开展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都表示,在中央、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四年的努力,四川国际新厂房从第一稿图纸设计和研究到厂房建设、调试、投运,终于迎来了第一台保税维修发动机出厂,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新厂房配备最新科技设备,为世界上最精良、最先进的发动机大修和修理做好充分准备,年维修能力实现了倍增、达到300台,维修能力和技术在全国都处于前列。


刘筱柳在致辞中指出,在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主动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航空产业趋势,抢先布局西部、扩大领先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实现境内、境外航空发动机维修“双向并举”。今天四川国际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标志着航空发动机维修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必将为成都航空维修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必将成为成都乃至全国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在仪式上,与会领导还共同见证了首台境内飞机发动机入区维修和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四川国际董事长柴维玺向委托维修方深圳航空公司副总裁肖坤洲交付维修合格证书,朱鹤新、王明远、肖坤洲共同为首台保税维修飞机发动机揭幕,王文喜、敖必强、王坚、周先毅等领导见证。


图形13.jpg    


“空港+综保区”为企业带来福音


按照以前的通行模式,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须先将发动机运输至境外申报出口,然后境外发动机供应商或修理厂家以“修理物品”方式进口该发动机方能进行维修。待境内厂商维修完成后,需再将发动机出口至境外转移物权后,再报关进口至境内,期间客户将支付更多的运费和等待较长的发动机维修周期。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外航空发动机往返于境外仅物流费用即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约12周。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入驻双流综保区后,在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解决了企业开展境外发动机往返境外物流成本高的问题。20171031日,第一台境外业务飞机发动机正式入区维修测试,到今天的交付使用,标志着境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全流程顺利完成,也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困扰四川国际维修境外飞机发动机时发动机必须往返境外的尴尬局面,为航空公司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


图形12.jpg    


“自贸+综保区”破出制度屏障


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改革试验任务是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个经国家部委审批同意后完成的改革试验任务。商务部批文明确指出,考虑到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推动成都临空经济发展,同意企业在双流综保区内开展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特点,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最核心部分,首台境内飞机发动机入区进厂维修和首台境外飞机发动机交付使用,标志着企业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业务流程全部走通,将进一步推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下一步,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将以双流综保区为主体向国家部委申请区域整体开放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及其部附件维修业务,吸引国内外优势航空维修企业聚集四川发展,形成我省对外开放新优势、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类似于这样的改革案例,自贸试验区还有很多,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完成了自贸试验区6187项改革试验任务,并形成改革案例24个,其中,“区内流转货物快速通关”“跨境电商备货出口”等6项改革入选全市首批改革创新案例,“国际商事ADR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5项改革入选全市第2批改革创新案例,“建立‘一带一路’法律联盟” 作为全省首批精选案例上报国家商务部。目前,我们正在梳理制定2018年改革试验任务清单,将剩下的改革试验任务全部提前到今年来实施完成。


(记者 徐开明)

 

 

 

延伸阅读: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控股(占60%股份)、法国斯奈克玛公司(“SNECMA”)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具有中国民用航空局、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航空安全局颁发的维修许可证,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获得CFMI(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占有约60%的份额)授权的CFM56系列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


为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在双流综保区投资9亿元,占地200亩,建设服务于全球航空公司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主要维修CFM56-3发动机(用于老一代波音737飞机)、CFM56-5B发动机(用于空客320系列发动机)、CFM56-7B发动机(用于新一代波音737飞机),以及CFMI新一代的LEAP发动机(用于国产C919飞机)。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占地111亩,总投资约4亿元,设计年维修能力为300台,现已建成投用,项目一期投运达产后,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亿元;项目二期建成后,其年维修能力将达到600台,年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亿元,届时,该项目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飞机发动机维修基地。


20176月,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一期项目竣工,年维修能力达300台。


20171031日,境外飞机发动机正式入区进厂维修测试,标志着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修基地已具备使用条件。


20171228日,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在双流综保区内开展境内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其中境外业务在20145月已由国家商务部批准,因海关监管政策调整,2017年由省商务厅牵头重新向国家商务部申报境开展内外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务)。


2018115日,第一台境内飞机发动机入区进厂维修,标志着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正式开展境内维修业务。


2018115日,第一台境外飞机发动机完成维修,并顺利交付使用。


该项目完全投运后,年维修能力将达600台,将成为亚洲最大、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项目对客户带来的利好主要体现在,一是利用综保区“保税、免税、退税、内销选择性征税”政策优势,降低企业维修成本;二是利用综保区“航空维修产品境内交付视同境外交付”政策,大幅降低境外业务飞机发动机运输时间以及物流成本;三是新厂房先进的设施设备,利于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周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