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重装之都”的农商密码 ——市级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德阳实践

发布:2025/11/14 16:30  作者:范中伟  编辑:陈天航  来源:德阳农商银行   阅读量:

德阳,这座镌刻着改革基因的城市,“三线建设”而生,因“重装制造”而强。2023年12月,在四川农商银行系统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德阳农商银行以“市级统一法人”焕新起航,书写了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打造出市级农商银行改革发展的“德阳模式”。

一、因势而谋:战略选择与主动融入

经济决定金融德阳是国家“三线建设”的核心承载地之一,自1983年建市以来,便集聚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铸就了“重装之都”的工业根基新时代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德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2家、“专精特新”企业2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50家,总量均居全省前列,正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兼具产业结构、交通区位经济发展优势。在成德同城化加速推进、城乡融合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正催生新的发展机遇。

四川农商银行系统“市级统一法人”改革中,德阳农商银行市级统一法人改革与常规化险改革不同赋予特殊使命——在工业化城镇化较高地区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金融资源整合,在巩固“三农”服务传统优势的同时,构建市级农商行新优势,牢牢守住农村主阵地,全力开拓城区新战场,为全省农商行系统转型升级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聚势而强:多维赋能数字跃升

跃升的数字见证制造业蓬勃生机德阳某应急装备制造企业,崭新生产线正在调试,3000万元“设备更新贷”加快了企业转型步伐;绵竹某机械制造企业,2000万元授信让精密零部件装进“大国重器”。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516亿元、贷款余额785亿元,分别较改革前增加21.07%、11.02%,存贷规模在全市24家银行机构中率先“撞线”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10亿元,较改革前提升13亿元,占比攀升至14%,意味着每7万元信贷资金就有近1万元注入制造业领域,精准浇灌着重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广汉的粮食烘干生产线,中江丹参芍药农业产业园,罗江柑橘农产品加工厂,什邡食用菌大棚.....19亿元涉农贷款增长、21.8亿元“天府粮仓”贷款化作春风雨露,滋养着10.27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希望田野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累计支持151个现代农业园区3.15亿元11个乡村建设项目1.87亿元“10+3”产业体系贷款5143户、36.41亿元,金融活水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

普惠之光点中小企业发展引擎2100家小微企业的生产线迸溅着智慧创新的火花,534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奏响产业升级的韵律.....62亿元小微贷款净增,沉甸甸地诠释着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的初心使命。制定智改数转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配套“智数贷”产品,为162家转型企业提供37亿元资金支持。开展“专精特新”“添金助力·向新而行”专项金融服务活动,园区企业用信较改革前增加35户、10.46亿元。

沉甸甸的荣誉彰显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荣获四川农商银行2024年度党建先进单位;在德阳市政府对金融机构考核中名列A组“榜首”,成功入选“四川省服务业百强企业”,荣登“2025德阳企业50强”“德阳50强服务业企业”双榜单。从央视戏曲春晚到央视秋晚,从德阳之春·中国东方艺术季到世界川菜大会,一系列国省级重大文化活动中,“四川农商银行 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品牌愈发响亮。荣誉背后是实干担当赢得的党政认可,是真心服务换来的群众碑。

三、拓势而新:“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

德阳农商银行的改革既注重发挥人缘地缘、渠道团队、灵活机制的传统优势,又积极培育服务能级、竞争能力、专业实力等新增优势。统不失灵、大不舍微、强不忘本,这种既传承农商行本色又彰显地方产业底色的改革路径,正是解锁“德阳模式”成功的核心密码。

党建引领蓝图规划相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该行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通过“党建入章”、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明确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等,确保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党建与战略深度融合制定三年(2024-2026年)发展规划》,明确“1219”总体发展战略,锚定奋力把德阳农商银行建设“规模、质量、效益”领先的地市级标杆农商银行目标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规划图施工图

实施强党建、强支部、强融合战术按照支部建在支行、建在部门要求,优化调整全市党支部结构,推动组织力与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催生了“千人千村计划”“红色信贷”“积分贷”等一系列“党建+金融”特色业务模式。“千人千村计划”选派154名挂职干部下沉园区车间、田间地头,产业升级“参谋者”企业发展“助推者”占全市金融挂职干部的75%。“红色信贷”累计为246户非公评星定级企业投放贷款61亿元列入2025年中组部、四川省委组织部推广复制项目“积分贷”以村民自治赋能金融服务,为2912户家庭授信金额2.26亿元。“党建+金融”推动高质量发展模式成为德阳的闪亮名片

改革创新与坚守传承相结合

改革之道,在于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该行按照“先立后破、守正创新”的思路,重塑体制、机制、流程,持续巩固传统优势,加速培育新增优势,在“变与不变”中探寻最优解

组织重构展现新气象。构建“市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三级管理体系,实现市级统筹“中枢指挥”,区县经营“灵活作战”的高效运转架构。人员配置全市“赛马”,选优增配35名科级干部,48名内管行长下沉二级支行220余名骨干充实营销一线。机关组建匠心独运,结合德阳县域经济相对发达的特点,创新采用三批遴选211人的“整建制”重组,让全市各行的优秀人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改革后,管理、专业序列发展“双通道”促进人岗适宜、多元发展;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担当撑腰,“支行大讲堂”“轮岗交流”“跟班学习”开拓视野、促进能力提升,年轻干部在“上挂下派”“递进培养”中快速成长,团队风貌向上向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机制重塑释放新活力。通过信贷管理、会计运营、财务审批、资金运营等集中运营管理。厘清划分市县两级业务流程和职责权限,实施“一类一策”差异化授权,兼顾市行统筹性和支行灵活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统一全市信贷文化和风险偏好,推行“贷价同审”“包片审查”,对大额贷款实施提前介入和会前讨论,建立限时办结和审查台账定期反馈制度,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依托省行数据科技平台,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探索建立可视化、精细化绩效管理系统切实驱动降本增效,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内聚合力与外拓营销相结合

改革的核心是服务效能提升该行坚持“内外兼修”,推动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向客户聚焦

内部“一盘棋”聚合力。领导班子挂包支行,深入基层调研,开展班子、部室、支行三个“一对一”交流研讨,收集到87条来自基层的“建言献策”,让每位员工都成为改革发展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构建发展共同体,在省行“九个好”基础上,实行“首问责任制”和审批事项“限时办结制”,开展“机关服务提升年”活动,形成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模式,让机关真正成为支行的坚强后盾。

外部“一张网”拓市场。建立市行“总对总”和一级支行“点对点”“对公+个人”双向联动营销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公私联动、横向联动、协同推进“多找客户、找好客户”。改革以来,该行与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10余家市级单位、金融同业机构全面开展战略合作;成功落地德阳最大市属国企德阳发展集团40亿元综合授信德阳制造业企业剑南春10亿元授信省重点项目抽水蓄能30亿元授信通过“省市联动”营销,打破国有大行垄断格局,连续中标德阳市本级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实现了“5+N”账户营销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振了营销信心

全域统筹与特色深耕相结合

2024年春,德阳农商银行启动“全域授信”三年计划,2000余名干部员工、1400余名金融联络员组成129支先锋队,走进项目园区、企业车间和田间地头,全力逼近市场边界。通过“全域授信”,11.59亿元“农房增信贷”盘活农村“沉睡资产”;22.25亿元“惠薪行动”支持装修、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惠企行动”精准滴灌企业37亿元……“四千精神”的实践成果,写在德阳农商银行的发展答卷里该行小微企业、公司机构、个体工商户、公职人员、农户贷款余额分别较改革前净增15亿元、23亿元、15亿元、5亿元、14亿元,成为德阳经济“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助力,获得省市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

“全域授信”总框架下,各支行立足区县产业禀赋,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城区支行重点聚焦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广汉支行深耕工业集群与特色火锅产业链,为54家火锅食材企业提供4.8亿元资金支持;中江支行突出服务农业全产业链,涉农贷款余额达83.09亿元;什邡支行强化对烟草、中药、川菜等特色产业支持,向279户特色产业农户累计投放6.22亿元贷款绵竹支行围绕酒类产业做深做透,全年投放酒业贷款2.3亿元,服务剑南春等酒企及其配套企业37家。“全域统筹与特色深耕”的服务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到每一条产业链。 “全域授信”让“重装之都”的制造业根基更稳,更让“天府粮仓”的现代农业更有活力。

四、乘势而上:改革深化与服务升级

“重装产业”的深耕者,聚焦德阳“制造强市”战略,加大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助力“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跃升。做“城乡融合”的链接者,抓住成德同城化机遇,深入推进“全域授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优化城区服务网络,提升综合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满足新市民、新消费、新业态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做“改革创新”的探路者,勇当全省市级农商银行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在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治理效能上持续探索;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寻求突破;在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上大胆实践,在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上打造新优势,持续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德阳经验”,为四川农商行系统贡献更多德阳智慧、德阳力量。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未来,德阳农商银行将继续以“重装之都”为舞台,以四川农商行“深化改革20周年”为新起点,从“三线建设”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向着建设“规模、质量、效益”领先的地市级标杆农商银行稳步迈进,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德阳农商银行 范中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