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县域金融

高县农商银行:金融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上)

发布:2018/11/12 15:02  作者:杨亿坤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就需要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本文拟以高县及高县农商银行为样本,通过调研高县农村经济环境、县域内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找出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系统性提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相关建议,探索出一条金融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可行之路。

 

一、高县概况


(一)基本情况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川、滇、黔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132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7万人,占比88.68%,辖12个镇、7个乡,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县”、“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高县水资源得天独厚,煤、石灰石、石英砂、紫砂陶泥等矿产资源富集配套,蚕、茶、竹、畜等再生资源特色明显,城镇、商贸、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以绿色种养业、生态三产业和以能源、化工、建材、食品、轻纺为主的蓄能工业已具基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初露端倪。


(二)农村经济概况


高县农业经济以茶叶、蚕桑、花卉、苗木、乡村旅游、家庭农场、传统种养殖加工业为主,全县有茶园30万亩,蚕桑基地20万亩,林竹基地65万亩,逐步形成了以产业龙头化企业为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参与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共有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382个,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154家、种养殖和加工业大户273户,经营范围主要涉及林木、茶、竹、花卉、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同时,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高县农村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乡村旅游逐渐升温。高县大力改造自然生态环境,乡村风光风貌得到明显改观,为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高县通过举办李花节、桃花节、茶花节等大型观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乡村农家乐、休闲山庄、农家民宿等配套资源也明显增多。


二是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使用的试点和推进,高县不少有创业头脑、有干事热情的人开始进行土地承包,扩大种养殖规模,进行集中管理、集中生产、集中销售,创新多种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三是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高县茶叶、蚕桑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产业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专业合作社为支撑,以各参与农户为基础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


四是务工收入逐步增多。随着交通的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更加便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更加愿意外出到沿海发达城市务工,特别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庆符镇白岩村,全村人口747人,其中就有360人外出务工,占比高达48%。从全县统计数据来看,外出务工人员12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2%,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在农村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三)农村金融服务情况


目前高县县境内拥有金融机构6家,分别为:农村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各金融机构在高县境内拥有网点数共计49个, 10个机构网点坐落于城区(庆符镇),39个机构网点坐落于个乡镇,其中在19个乡镇中,农商银行机构网点25个,邮政储蓄银行10个,农行3个,宜宾市商业银行1个。


从市场定位上看,农商银行坚持扎根三农、服务城乡的市场定位;工商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主要为大型企业、个人高端客户及事业单位;农业发展银行市场定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市场定位为中小型企业、城镇居民、事业单位,同时逐步向“三农”业务倾斜;邮储银行的市场定位为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及城镇社区。


从农村金融服务上看,农商银行信贷产品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抵(质)押贷款等产品、但结算渠道落后,中间业务产品单一。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主要有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创业贷款、信用贷款、抵(质)押贷款等产品,但网点和人员配备暂不充分、网点未覆盖所有乡镇。


从信贷规模上看,以2017年为例,高县金融机构全年信贷总投放481933万,贷款余额575527万,各类涉农贷款全年投放431740万,占比89.59%,涉农贷款余额473402万,占比82.26%。其中,2017年高县农商银行投放涉农贷款277724万,涉农贷款余额315764万,涉农信贷投放及余额均为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二、政策解读


(一)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和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也是一个世界性概念。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发达的农业、建设富庶的农村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政策背景


我国有 13 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 2004 年起,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视“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每年都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这对于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216日,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20141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八方面的任务,其中之一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农村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


2015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围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1017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业现代化转型整体趋势


从发展实践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在打破城乡壁垒,出现了促进人才和技术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新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在打破产业壁垒,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在打破资源配置的壁垒,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出现了各类资源包括信息服务向农业和农村快速集聚的新趋势。这“三个壁垒”的打破和“三个趋势”的形成,必将使我国农业和农村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动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是经营方式的转型。目前,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的经营水平还是滞留于粗放式、自由式、封闭式等经营方式上。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将完成集约经营替代粗放经营,专业经营替代自由经营、市场经营代替封闭经营的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现阶段中国农业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经济形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完成从小农经济向大农经济的转型,即以少量、精明的职业农业劳动者经营千亩万亩良田的经济,在市场上实现高效、巨量的有效交易,为社会提供有效食物供给的经济。(未完)

杨亿坤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