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9第七期

【调查研究】绵竹重返“十强县”的目标路径

发布:2019/07/01 22:42  作者:陈万见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9年7月刊  阅读量:

绵竹是德阳市属县级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03个村(社区),总人口51万,是环成都经济圈成德绵发展轴重要节点,也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乡、名酒之乡、生态旅游之乡。自1994年,连续14年位列全省“十强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排位突降至第34位,至今徘徊于“十强”之外。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后,绵竹紧紧围绕省委全会精神,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契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把重返“十强”作为中心课题,大找差距、重振信心、再鼓干劲,科学谋划重返“十强”的目标路径。

 

深剖析,反思退出“十强”原因


汶川地震灾后十年,是绵竹遭受重创,恢复振兴的艰难十年,历程不易、奋斗艰辛,通过讨论分析,我们认为绵竹退出“十强”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在客观上,地震造成绵竹经济损失达1423亿元,占当时工业总资产的56.5%,为18个重灾县最大。随后的十年间,先后因东方汽轮机厂搬离、酒类行业深度调整、本地矿山全面封停,经历了三轮产业衰退。其中,东方汽轮机厂的搬离,让绵竹机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净减少100亿;酒类行业的深度调整,导致剑南春发展缓慢,59家中小白酒企业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本地矿山的全面封停,使得磷化工产业产值10年间年均仅增长2.1%,这些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传统支柱产业已经难以为继。在主观上,灾后重建以来,产业恢复滞后于民生事业,多数企业未能快速恢复元气。加之多数企业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小富则安、保本守摊的守业思想普遍存在,干部群众一段时期满足于现状、沉浸于往日辉煌,错失了发展黄金时期。十年间,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项目培育不足,传统产业转型不够,招商引资效果不好,在此消彼长中与“十强县”差距越拉越大。


为进一步找准差距,增强危机意识,我们还瞄准全市当前的区位条件、关键要素和营商环境,坚持只谈问题、不谈成绩,查摆出了区位优势不强、环境容量不足、审批效率不高、园区机制不畅以及招商政策不优越等一些不足和问题,并对标已占据“十强”席位的宜宾市翠屏区、成都市新津县以及周边的广汉市、什邡市,从横向、纵向上逐一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比对,分别在总量、速度、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和支柱产业等方面找出了差距,明晰了短板,树立了标杆。

 

聚合力,激发重返“十强”干劲


讨论中,我们认为重返“十强”必须树立“二次创业”思想,坚定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从上找信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推动优质产业从东部向西部、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绵竹也将迎来更多的对外开放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省委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德阳市委明确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定位,让绵竹进入了大事可期、大事可成的黄金发展期,在新一轮发展中必将大有可为。从内树信心,绵竹产业基础仍然牢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新兴产业不断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已突破百亿大关,锂电、医药以及重新布局的钢铁产业都将成为新的百亿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加强,绵竹经开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德阿产业园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九绵产业园顺利开园;服务业短板加速突围,以农文旅融合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从精神上提信心,我们鲜明地提出了“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充分激发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广大党员干部善于攻坚、敢于破难,汇集了共建家园的不竭动力,凝聚了攻坚克难、重返“十强”的磅礴伟力。从制度上振信心,市委全会作出了《招大引强扩大开放的决定》,从招商格局、主导产业、扶持政策、营商环境、要素保障、人才支撑、考核机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同时赋予本土企业同等优惠条件,激发本土企业再创业再发展的热情。

 

谋发展,找准重返“十强”路径


在充分吸纳讨论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明晰重返“十强”的目标路径。在时间安排上,分“三步走”。到2019年,全力稳固发展基础,保持规上工业企业利税、人均社消零、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优势,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大幅提升,全省综合排位实现“止滑”。到2020年,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做大总量指标,提升发展水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占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等指标实现排位突破,争创高质量发展强县,综合排位回升至全省前20位。到2022年,产业竞争能力、企业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在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连年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增量崛起、总量突破、质量提升、结构优化,重返全省“十强”。


在工作抓手上,明确了实施重点工作“六大攻坚”、重大项目“六大会战”的具体举措。聚焦新型工业体系打造、服务业水平提升、关键性改革突破、创新人才体系构建四个内容,实施转型发展攻坚;聚焦优化城镇大空间、构建合作大平台、精准开展大招商三个方面,实施开放合作攻坚;聚焦推动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聚焦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两个方向,实施文旅提升攻坚;聚焦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完善长效机制、打造“最美市域”三个关键,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聚焦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三个重点,实施民生提质攻坚。将项目作为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国玫瑰谷建设、公共服务、全域城镇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外交通等重大项目“六大会战”,全力支撑绵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显成效,奠定重返“十强”基础


随着活动深入开展,绵竹市转型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大力推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壮大,华康药业、致远锂业等新兴企业产值实现成倍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21%和18%,在磷化工产业大幅下挫的情况下,2018年全市GDP仍保持了8.5%的增长。我们大力推动招大引强,与九寨沟县、苏州市吴江区缔结友好城市,设立绵竹市驻苏州联络处,2018年引入天府(德阳)冰雪小镇、润格生物等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吸引投资115亿元。我们大力推动矿区转型,按照“矿车变火车、矿区变景区、矿工变老板”的思路,开发了萤飞谷、小火车等项目,打造出了“金色清平童话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仅清平镇每年旅游收入就达6800万元。我们大力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把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中国玫瑰谷获批国家玫瑰公园,投资20亿元的全域旅游PPP项目顺利推进,打造了九龙花乡·花宿等一批文旅融合品牌,2018年9月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月季展,为历届办展规模最大、参展城市最多。


创业维艰,奋斗已成。未来的绵竹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加快建设“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为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德阳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贡献绵竹力量。


四川省绵竹市委书记 陈万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