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四期

广安林业扶贫路径:青花椒做成大产业

发布:2017/08/02 10:57  作者:王山 胡涛 彭志萍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4月刊  阅读量:

  2017年,全国将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对四川而言,脱贫攻坚是省政府2017年的“头等大事”,16个贫困县要摘帽,3700个贫困村要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要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成为广大县域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助推器。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为展示四川县域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本刊特别推出“精准扶贫,县域攻城拔寨奔小康”系列报道。贫困县的短板,在四川正在被弥补,2017年,四川县域正共同奔向小康。


  广安市辖两区三县一市,均为四川省定贫困县。近年来,广安市紧紧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激活林业要素,培育经营主体,强化配套服务,谋定青花椒,改革供给侧,筑实脱贫路,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助推林业脱贫攻坚树立了成功典范。2016年,该市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经过评估,均达到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及四川省“1超6有”的脱贫标准,成功摘除“贫困帽”。



激活林业要素 选定青花椒


  广安市把激活林业要素、释放改革活力、发展现代林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林业要素主要就是林木资源、林地资源和林产品资源要素,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多方反复论证,终于找到了一条激活林业要素的途径——发展青花椒。


  ——青花椒适生易管。青花椒喜温、喜光,耐干旱、耐温湿,为广安的乡土树种,群众历来就有栽植和食用青花椒的传统习惯,在该市丘陵、平坝区多有分布,非常适宜广安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同时,青花椒抗病性强,可以采代剪,采收期长,管理简便,栽培技术易掌握、易推广。


  ——青花椒品优高效。经多年努力,选育了省级认定的本地优良品种“广安青花椒”,经测产每亩达1551公斤。全市“广安青花椒”年苗木生产能力已达1200余万株,有效解决了外来品种适应性差、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为全市规模化发展青花椒产业提供了优良的种苗保障。青花椒产业作为一项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三年可投产,附加值高,每亩年产值可达万元。


  ——青花椒前景广阔。花椒作为主要调味品在我国种植利用达2600年多年,随着消费区域的扩大,以青花椒为主的菜系、品牌在不断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椒油、椒叶、椒籽的药用食用价值也在不断地被深度开发。


培育经营主体 改革供给侧


  广安市把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准确定位不同主体的不同组织功能,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适度规模经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


  ——培育专业大户。全市已培育经营青花椒面积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198户、经营面积为2.06万亩,占青花椒总经营面积的12.9%。花椒大户的发展,发挥了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家庭经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的骨干力量和直接从事花椒生产的生力军,为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培育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市现有青花椒合作社5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5个),经营面积为9.94万亩,占总经营面积的62.1%。合作社的发展,发挥了集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为一身,融普通农户和新型主体于一体,联系农民、服务自我的独特功能,在统一经营、做“大”规模上迈出了较大步伐,特别是在广泛吸引常年外出务工农户大量闲置撂荒土地入股,为社员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花椒生产的总量供给和产能基础。


  ——培育龙头企业。全市已建成青花椒精深加工企业4个,打造了“禾成”“长田香”“麻广广”等广安特色青花椒品牌。国家级龙头企业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标准化青花椒保鲜、干花椒加工、花椒油生产线和林特产品冷藏保鲜库,2016年加工保鲜青花椒3000余吨、花椒粉100余吨、干青花椒500余吨、花椒油100余吨、冷藏保鲜3000吨,实现利润6000余万元。龙头企业的发展,发挥了产权明晰、治理完善、管理高效的优势,致力于延伸青花椒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新产品,赋予新特色,推动产品向精深化、多样化转型升级,做“精”广安青花椒产业。


  ——培育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在前锋区、岳池县成立了青花椒产业协会,吸纳会员197个,经营面积8万余亩。协会的成立,发挥了促进经营主体与政府、金融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青花椒产业实现从分散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生产、从单纯的种植业到综合加工贸易、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工科贸的“三个转变”,做“细”广安青花椒产业。



增强服务能力 筑实脱贫路


  广安市把强化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做大做精花椒产业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全市已建成青花椒产业基地16万亩,椒区农民从青花椒产业上获得的平均收入为820元、占农民总收入的8.47%,筑牢了脱贫奔康路。


  ——以科技支撑促脱贫。该市邀请8名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示范培训20余次,组织本土专家对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手把手的培训与指导,提升了技术人员和林农的科技水平。前锋区观塘镇茶柏村9组农民黄仕刚,种植6亩青花椒,经专家现场指导改造后,2016年青花椒产量倍增,收入达5万余元。


  ——以政策扶持促脱贫。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以发展青花椒为重点的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岳池县对成片发展花椒5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补助200元;广安区对成片发展花椒3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补助220元。


  ——以园区建设促脱贫。岳池县整合项目资金2400万元建设青花椒现代产业园区,修建了19公里园区环线公路、12公里万亩藤椒基地产业发展公路。2016年岳池县依托产业园区,举办了“采长田藤椒,观森林风光”为主题的藤椒采摘节,开展了基地骑游比赛活动,促进了旅游产业与青花椒产业的相融互动。


  ——以金融改革促脱贫。2016年,该市岳池县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两证一社”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首批《经济林木(果)权证》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颁证,分别达到5本、2450亩和1本、242亩。下一步将继续推进颁证和抵押贷款工作,解决了业主再投入再发展的融资难题。


  ——以“互联网+”促脱贫。2016年,全市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额达2300余万元。岳池县林典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农村淘宝、林典农业网上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交易,完成了鲜果、藤椒油等产品订单业务,年实现收入800余万元,带动1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以创新机制促脱贫。广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促进就近就业,带动农户增收。四川绿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岳池万亩藤椒产业基地涉及4个乡镇8个村(其中贫困村6个),前三年按照每亩120元的标准支付农户分红收入,投产后农户和公司按照花椒收成3:7比例分红;同时,以土地入股的农户优先在基地务工,人均务工年收入达2.2万元,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契约关系和利益连接机制,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王山 胡涛 本刊记者 彭志萍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