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威远农商银行:创新是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驱动力

发布:2016/08/04 16:01  作者:李建钢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随着国家战略的逐步转变,随着全省经济的奋起追赶以及农村经济深度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已经呈现了新变化。笔者认为在强基固本的同时,创新将成为推动业务发展新的驱动力。


全国农信(农商)发展新变化


2015年,全国经济发展降速换挡,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在动态变化的经济金融新形势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也在主动适应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在挑战和机遇中顺势而为、砥砺奋进,积极转型升级、寻求发展,展现出一些新变化。


一是业务发展保持较快速度,经济效益稳定增长。2015年末,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01%;负债总额达23.74万亿元,增长15.91%;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5%和12.9%;利润总额5042亿元,增长5.3%。


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服务覆盖面大幅提升。2015年,农村金融机构新设营业网点1354个,新增便民服务点1.6万个,布设电子机具185万台,承担了85.3%的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任务。涉农贷款余额8.2万亿元,占银行业的31.3%。


三是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不良压力有所加大。2015年末,资本充足率12%,拨备覆盖率124.9%,整体流动性比例60.3%;账面不良率4.1%。


四是农合机构改革步伐加快,村镇银行覆盖面提升。全年新组建农商银行241家,总数达到966家,占农合机构数量的42%,资产、负债占农合机构的比例均超过64%。全年新组建村镇银行144家,总数达到1377家,县域覆盖面65.9%,比年初提高11.3个百分点,资产突破万亿,资本突破千亿。


五是创新发展力度增强,服务现代化率提升。2015年,有13家农商行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已发行资产支持证券65.3亿元。24家农商行发行二级资本债117亿元。3家农商行境内上市通过发行审核,6家机构通过新三板备案,首家村镇银行在新三板上市。年末累计有29个省份开通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32.1%。


威远经济由盛转衰,出现断崖式发展


从数据来看,虽然四川农信也在其中,但与全国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特别突出的便是创新不足、不良攀升、发展定力不够等难点。威远农商银行作为四川农信的一份子,在全内江市率先改制成功,但在改制之初便遭遇了地区经济断崖式发展的困境。威远作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传统工业经济占据整个GDP的70%,在新一轮的经济波动中,工业经济迅速下迁,整个经济出现大幅下滑,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全县人口也呈现负增长趋势。截止2016年4月末,威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6亿元,同比减少1.5%;实现工业总产值44.05亿元,同比减少6.7%;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07亿元,同比减少21%;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速为负的62.4%。在内江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5年12个经济指标中,威远有超过半数的指标在内江三县两区中都位列后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增速与全市最高增速差近14倍。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税收入等指标是全市各区县中同比增幅唯一呈现负增长的)。


面对如此困境,威远农商银行业务发展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多年来随着规模扩张积累的负面效应集中爆发,如何才能在逆境中活下来、走出去,威远农商银行走出了以创新发展为抓手,推动全行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了新的驱动力。


聚焦“三农”经济,紧跟中央步伐


第一产业全面衰退。第一产业的倒退直接影响了以贷款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威远农商银行,威远农商银行领导班子于2014年重新审视业务发展状况,牢牢抓住农信社(农商行)服务定位和抗风险能力,在风暴来临之前便行动起来,做出了“做小做散,聚焦三农、中小微”的战略转型目标。并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启动“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示范区和农村社区银行项目,将发展方向与中央农业发展重心统一起来,确保了业务发展的永续精进。


多方合作,构建新兴经济带。威远农商银行领导班子研究分析日韩农协组织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威远农业产业特色,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创新各类合作模式,始终面向服务实体、整合实体,实现生产经营、产品流转、资金动作全方面服务。在积极向当地县委政府和省联社内江办事处汇报,获得高度认可,形成了政府推动、农商银行牵头,人民银行内江分行、四川银监局内江分局、省联社内江办事处和人行威远县支行多方参与方式,共同打造生态金融示范区的良好局面。最终确定沿省道贡威路至资威路段(贡威路——严陵工业园区——北部新城)打造30公里创业创新金融服务示范路,覆盖严陵、镇西、向义、新店、界牌等5个镇,形成了“一带一路”生态金融示范区。威远农商银行在示范区创新运用“政府+金管+农商行”互动模式、“金融+互联网+经济实体”营运模式、“产业链+贸易融资”定制模式和“政府+银行+社会”诚信模式四种模式,有效促进了区内工业产业、农业产业、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户的互相融合发展。截止2016年3月末,威远农商银行向“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示范区所涉及的镇、村各类企业、居民、农业累计授信39.85 亿元,占全行授信额的40.26%;累计投放贷款28.83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示范带示范路”投放贷款额的96.35%),“示范带示范路”沿线5个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区内镇西食品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向义镇被评为全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示范镇、内江市信用镇;周萝卜蔬菜专业合作社、婆城大头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业企业创名知明品牌,威宝食品等4个品牌被评为全国知名品牌;威玻集团建成了四川玻纤新材料基地。“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示范区受到省市县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肯定和中央省、市媒体的广泛宣传。


农村社区银行,打造经济枢纽。在示范区基础上,我行在示范区内的四方村、民富村成功建立农村社区银行,在“一带一路”上形成集中金融服务枢纽,有效满足周边近5个镇的居民金融服务需求,打造7*24小时的服务周期。同时引入O2O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功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


资金运转加速,构建收入回落缓冲带


在全省存在一个现象,往年的“存款争夺战”近两年日趋平静,居民投资渠道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而减少,农信社(农商行)存款稳步增加,在看似蒸蒸日上的背后,成本增加、保证金增加、资金运用匮乏等问题始终困扰全省,收入直线下降。如何减缓甚至遏制这个趋势成了头等大事。


预判经济走势,力撑收入稳定。早在2014年,威远农商银行便抓准发展势头,搭上资金业务发展末班车,在金融市场部的基础上成立票据中心,积极投身同业、票据市场。起步阶段,威远农商银行紧密加强与资金业务先进单位合作,派遣专人前往学习取经,适时参加各类知识讲座,逐步提升专业素养,确保业务较快步入正轨,逐步成为全省农信社的平台单位。 截止2016年5月末,资金业务共计交易360笔,交易金额567.35亿元,实现利息收入18924.01 万元,占全行总收入的55.5%,实现净收入4506.03 万元,净收益率3.93%。


强化审核制度,确保票据安全。威远农商银行在全面做实同业授信的同时强化合规经营,对现行的同业业务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办法通过分类、分品种自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整了业务品种。同时威远农商银行在传统双人复核的基础上,提出三人复核,这在交易量大、交易次数多的情况尤为重要,形成铁三角,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和人员风险,保证票据、资金安全。


主动拓宽渠道,业务类型增加。一是威远农商银行在经营传统纸票的同时积极与工行重庆票营联系,在全省率先接入电票系统,为后期票据业务转型,提升理论和实践支撑。二是2016年全面加强了同业合作,通过争取授信方式新增加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国有股份制商银行的合作,进一步保证了交易对手质量。三是在监管、经营准许情况下,继续尝试新业务的开展,将资金用在多处,活在多处。


创新内部管理,挖掘发展内生力


随着农商行的改制成功,法人治理以及管理能力不断加强,但随着经济下行,业务经营困难导致的内部管理问题日趋明显,全行工作效能和员工积极性明显下降,阻碍了威远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道路。2014年,威远农商银行在全行开展了“效能问责和服务问责行动”,覆盖全行中后台、前台,涵盖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业务发展等方方面面,在全行掀起一股整风运动。活动以自我批评和他人鞭策为主要手段,分别通过上级对后台、网点对后台和后台对网点展开问题搜集,每月进行全行通报,将中后台与网点存在的问题和未按时完成事项进行公示,旨在督促各部门、网点及时完成待办事项,提高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同时引入考核机制,将通报结果纳入综合管理考核,建立监督考核机制。2015年正式开始通报时,每月各类通报内容达到了40多条,但随着活动的深入,通报内容逐月减少,全行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客户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万物生长之源泉,是国家发展之根本,是经济转型之动力。夯实基础是稳住生存底线的根本,而创新才是提质增效、业务发展的动力。目前,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如火如荼,纵观2016年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主旋律,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是关键。转型升级是指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质增效则是当前复杂形势下农金机构应对多种压力面临的新课题,提出的新要求。但无论转型发展还是提质增效,落脚点仍需创新驱动,都要依靠创新实现,且创新也需内外兼修。近几年,在银监会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创新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确涌现出很多产品、服务、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实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站稳发展脚跟,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建钢 单位:威远农商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