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挖田土、整土备耕、育苗移栽、治理撂荒----阳春三月,万象更新,走进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广袤农村,到处呈现一片火热的大春生产场面。
今年以来,广安区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牢牢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多措并举稳面积、调结构、强保障,全力抓好大春生产各项工作。全区计划大春粮食播栽面积约65万亩以上,其中:水稻35万亩、玉米11.5万亩、大豆7.5万亩,预计粮食产量30万吨。
高度重视强统筹。区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大春生产工作,成立大春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2022年大春生产,出台《关于切实抓好2022年大春粮食生产的意见》,将今年任务逐项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块。
多措并举稳面积。加快推进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调型4万亩、同步修整渠道85公里。广泛发动群众翻挖田土、整土备耕,通过自耕、机耕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目前完成田土翻挖35万亩、约占总量70%。扎实开展撂荒地摸排治理,制定《2022年撂荒地整治实施方案》,按照“沟坝地100元/亩、坡塝地200元/亩”标准补助,采取放活经营权、助耕、代耕等方式,治理撂荒地2100余亩。
提早谋划备农资。统筹产油大县、涉农整合等资金1240万元,充分保障种子化肥采购、社会化服务等需求。通过开展农资进村入户、农资企业直销到户、经销商送货上门活动,引导农资经销商和农户备齐备足春耕物资,农资入户率达到90%左右。目前,全区共储备水稻玉米等种子520吨、农药52吨、化肥3.9万吨、农膜1400吨,农资入户率达90%以上。扎实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
培育主体强经营。举办大春生产专题技术培训2期,全覆盖培训农技专业人员245人。组建区乡技术指导组20个,分区域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累计培训指导5000余人次、发放资料2万余份、维修农业机械200余台。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春耕生产,已动员10余个农业社会化组织开展机耕、机播(插)、机防等服务。大力培育粮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引进粮油业主126个。通过科研院所技术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在花桥、龙台、悦来、大安等乡镇规划建设优质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6.3万亩。
优化布局调结构。制定全区大豆增产扩面方案和奖励扶持办法,在全区幼龄果园和粮经复合基地全覆盖套种大豆,实现扩面3.5万亩;因地制宜净作大豆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1万亩,利用零星土地种植0.6万亩,确保面积落地到村、到户、到田块。
强化保障转落实。该区将大春粮食生产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统筹整合项目资金1300万元用于种子、肥料等物质采购,治理撂荒地、集中育苗、机耕机播社会化服务等大春生产工作,区财政安排100万元大春生产奖励资金,1000万元大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大春考核和大豆产业发展。
当前正是大春生产的关键时候,下一步,广安区将怎么办?怎么干?据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介绍,广安区已经制定出大春生产作战图、任务表,将继续抓好耕地扩面。严格落实“非农化”“非粮化”责任清单,全面梳理耕地现状情况,对低效林地、园地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工作台账,分类开展还粮改造。加快推进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督促施工单位上足人力、机械,3月底前全面完成田土调型,5月底前完成提灌站及水渠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不误农时。持续推进撂荒地治理,5月底前再整治撂荒地1000亩。持续引导群众做好春耕备耕,确保4月上旬完成土地翻挖、5月上旬完成田地翻耕,实现土地应种尽种。加快推进大春育苗。育好育壮水稻、玉米、红薯、蔬菜等大春“四苗”,确保3月8日前完成旱育秧、3月15日前完成水育秧、3月10日前完成玉米和红薯育苗。选好集中育苗示范点,建立100亩以上集中育苗点3个,在各乡镇分别建立10亩以上集中育苗点1—2个,全区实现水稻、玉米、红薯等集中育苗6000亩。“扎实抓好试点示范。在悦来、大安、花桥、龙台等乡镇,建立水稻、玉米、大豆高质高效示范片6.3万亩,建设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带3个, 5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大豆净作带5个,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图文/廖小兵 雍文超 肖华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