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一个春日的早晨,双凤镇的千年古驿道上,耄耋老者指着古老的城墙,吟诵着“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向身边的少女讲述这座小镇1300多年的历史。拎着行李的中年人,拍着少女的肩头,铿锵有力的说道:“我和你阿公在农信干了一辈子,今天,这根接力棒交到了你手上,不要给老郑家丢脸……”
那一年,我二十岁,成了农信战线的“新兵蛋子”,也成了老郑家第三代农信人,握着手里的“报到通知书”,幸福感油然而起。这种幸福,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心里仿佛有一种声音在对我说:“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得。”
一句“不要给老郑家丢脸......”陪着我从双凤镇驿道的平安乡到了先锋乡,身裹黄家镇的老烧房高粱酒的酒香,来到圣灯镇,把工作的热情揉进了这片土地,孕育深情厚谊。
因为值得,所以一直保持热爱。从出纳、会计、信贷员,到网点负责人,一路走来,我总想做点什么,留着以后可以当做故事,冬日暖阳下,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味。
直到那一天......
那是2017年的春日,我刚调到圣灯镇,常规性的对辖区内的客户进行走访。当我一路泥泞走到梨园村,一户农家门口的红陶花罐吸引了我的目光,古朴的造型,柔和的泥红,在阳光下散发着无法言喻的温暖。与之不协调的是,农家的主人,愁眉苦脸地望着我,说道:“环保又来督查了,说我们烧窑不合规,必须关停,我现在该怎么办?”
望着眼前这个中年男人,锃光瓦亮的头顶,细细密密的汗珠子,不自然的搓着满是泥浆的双手。“环保局的说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这次,估计跑不脱了......”
这是我第一次来丁老六的窑口,也是第一次知道,我们的坛坛罐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爱上了这份无法言喻的温暖,知道这是一项难能可贵的坚守,是一个匠人,在用匠心守护一份快要失传的技艺传承。
“转型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竭尽全力去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那我们也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不是有文化自信吗?我们就坚持传统文化,手工拉胚、修胚、龙窑烧制,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传承的技艺......”
看着一脸蒙圈的丁老六,我内心泛起一股激情:“我来帮你,缺资金,我们农商行有创业贷款,享受国家贴息;缺人脉,我帮你牵线搭桥,我们去申请非遗......”说干就干!
时光如白驹过隙,光阴荏苒间,一晃,六年过去了,我已经从圣灯支行调到了东区支行,重新站在这个位置,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摇摇欲坠的彩钢棚,脚下不再是泥泞不堪的泥水路,也不再是黑烟滚滚的窑口。映入我眼帘的是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土陶柴烧技艺),隆昌市非遗工坊。还有当初被我称作“土渣儿”的丁老六,也入选四川省乡土文化能人,被授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
“土渣儿”丁老六完成了从一个坛坛罐罐的制造者,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技艺传承人的华丽转身。破败不堪的小作坊,完美逆袭成为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郑行长,您来啦,上次您帮我对接电商平台,我们已经谈好了,下一步,我们可能还需要流动资金,又要麻烦您了。”恍惚间,丁老六和六嫂已经走到了我跟前,喜气洋洋的脸上依然沾满了泥浆。
“没问题,您的商易贷授信69万,年化利率3.8,您随时都可以支用,另外,您的土陶柴烧茶具,也可以上我们农商行的惠生活平台,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给你站台哦.....”
“谢谢我的幺妹儿,这一窑,您六哥给您准备了惊喜哦。”六嫂从陈列架上取出一把“美人肩”:“您看,这是六哥给您专门定制的,有专门写字哦,土渣儿赠妹......”
如获至宝,以泥为底,以火为魂,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柴烧土陶在沁人心脾的香樟味里讲述着匠人匠心传承的故事,这不仅仅是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真实写照,更是如家人般“陪伴式成长”的深厚情谊,看着手里的柴烧壶,阳光下的她,在手心里有了一份别样的温柔,她娓娓道来这份热爱,坚持,双向奔赴的“土味”情话。(文/隆昌农商银行 郑常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