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党中央和全党对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提升金融适应性,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提升支持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效率,促进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良性互动。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产品服务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金融供给适应;五篇大文章
[作者单位]四川青神农商银行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重要性。“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了一个全新术语。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此后,“新质生产力”一词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和学术讨论中。新质生产力是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强调创新的主导作用,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2.金融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防范我国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以及金融资本受制于人的风险、有助于更好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关键功能、有助于及早适应经济金融结构变迁、有助于解决前沿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智慧产业以及涉及国家安全保障行业产业的“贫血”“缺血”问题、有助于抢占未来经济高地和产业先机。金融作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有力助推器,其适应性和如何助力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本文探讨提升金融适应性,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以期为推动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一是探索金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金融如何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包括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需求,提出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实践指导。二是提升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效率。研究如何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方式,提升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效率。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等手段,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促进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良性互动。研究金融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如何实现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通过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式,促进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
2.意义。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适应并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方式,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主动权。三是促进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研究金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的金融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适应并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资料,走访调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新质生产力企业,先梳理总结新质生产力的背景、内涵、意义等、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的路径,指出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存在的困难,然后从监管部门、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等角度,就金融如何更好适应和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难题提出建议。
二、新质生产力的背景、内涵、意义及现状
(一)新质生产力的背景
1.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时代之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5G6G信息技术、AI智能、生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区块链等方面的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各国都在致力于参与并抢占制造点,在大国竞争格局中处于优先地位。但与此同时,以美国及其跟随着不断打压我国的科技、经济、金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有利于将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从“落后”走向“引领”,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以及发展环境等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2.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现实需要。我国虽然在新时代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位居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差距、环境与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堵点难点,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方式及路径的局限性日益凸现,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和增长点,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前进方向,亦由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
3.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内涵,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洞悉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其内涵具体为:一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它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方式,推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二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它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它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劳动资料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等升级换代,劳动对象则更加广泛和多样。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它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等方式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安全水平,实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一是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动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二是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它推动了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催生了新业态和新经济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必然吸收运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先进管理经验,并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必将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与此同时,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主动权,从而引领经济全球化,构建起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四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共谋福祉。
(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需要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产能冗余”等问题,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且基础薄弱、区域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急需人才匮乏等“卡脖子”环节,为此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即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高水平科技实现跟跑到并跑、领跑,战略性产业真正引领带动,未来产业布局开辟新赛道,各类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第一,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政策导向更加明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政策文件中频繁提及新质生产力,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如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新质生产力不仅在今年两会期间被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而且在各种场合被高层领导多次提及,显示出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等,这些成果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这表明科技创新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传统制造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以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些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金融支持强劲有力。金融政策创新方面。为了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以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必将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促使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和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助力方面。资本市场也在积极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IPO、再融资等方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资本也在积极寻找并投资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五,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挑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风险高、研发投入大、市场接受度不确定等。此外,现有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也可能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一定制约。战略机遇。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以及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式,可以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