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赋圣故里”之称的四川省蓬安县,历史上因司马相如的辞赋文化闻名。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另一种姿态书写新篇——电子信息工业在崛起。
从落地到领跑的行业标杆
作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典型代表,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兆永烨”)从成立到成为行业标杆,不仅展现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实力,更折射出蓬安县依托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和技术突破,在电子信息赛道上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不仅是第一批被纳入‘智改数转’的企业,还填补了蓬安高端装备制造的空白。”中兆永烨行政副总经理陈黎明自豪地告诉《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公司成立于2022年,是蓬安县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2023年7月,中兆永烨的一期项目在蓬安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投产,仅用8个月便完成从签约到试产的“蓬安速度”。一期项目投资建设半导体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涵盖TF卡、超薄U盘、固态硬盘等产品,年产能达3600万片,年产值超3亿元,解决就业200余人。
2024年,中兆永烨二期项目启动,占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涵盖19栋建筑,包括厂房、宿舍及配套研发中心。截至2024年11月,5栋主体建筑已完工,预计在今年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0亿元,年创税超5000万元,成为西南地区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的重要基地。
今年1月,中兆永烨获“全自动基板切割机上料组件”专利(CN222410099U),通过优化基板传输和夹持设计,显著提升生产精度与效率。公司累计拥有4项专利,技术覆盖半导体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标杆。
政策驱动形成链式集聚体系
中兆永烨的成长,离不开蓬安县“以园聚链、以链集群”的战略布局。
在产业链协同布局上,蓬安工业园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形成“材料供应—元件制造—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体系。以四川鑫旺科技生产电子专用材料为上游,提供存储芯片关键原料;作为中游的中兆永烨聚焦封装测试,华地云谷生产3D打印设备及5G智能终端;而在下游方向,则有英米派诺显示技术为华为、腾讯供应智能车载及商显产品。
2024年,蓬安县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7%,力争在2026年突破目标产值100亿元。
在为企业提供政策护航上,蓬安县服务与改革并举,推行“拿地即开工”“分段验收”模式,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18个制造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在金融支持上,蓬安工业园区设立了“服务专班”,解决企业融资、用工难题,2024年通过“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推动技改升级和“智改数转”。与此同时,实施“相如英才计划”,联合高校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建设职教产业园。
在基础设施升级上,蓬安投资建设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万吨级工业污水处理厂及产业综合体,并建成红光路二期主干道,拓展工业用地400亩,园区承载能力跃升,并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园区形象和功能全面升级。
瞄准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增长极
“我们计划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并拓展海外市场。”陈黎明告诉记者,中兆永烨的专利技术将应用于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预计未来3年产值年均增长30%。
蓬安县还进一步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力在数字产业、新能源等方面发力,并依托成达万高铁、巴南高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吸引技术转移和资本投入。
“数字产业上主要推动5G、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建设‘数字工厂’;新能源方面以发展第三代光伏技术为主,培育能源产业新增长点。”蓬安工业园区党委书记陈三林介绍说,蓬安还将以“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为纽带,推动相如故城、百牛渡江等文旅项目与工业经济协同发展。高铁开通后,2024年游客量增长40%,文旅消费反哺人才引进和品牌传播效果显著。
不难看出,中兆永烨的崛起,是蓬安县从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强县转型的一个缩影。通过“政策精准化、产业链条化、创新常态化”,蓬安不仅培育出半导体、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更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为川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未来,随着成达万高铁的通车和产业集群的深化,这座“赋圣故里”有望在电子信息工业的赛道上,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文/图 周淼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