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渠县积极对接上级部署,细化目标任务,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编制《渠县22个专项扶贫项目规划》、《2017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规划》、《渠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方案》等,将全县划分为27个“战区”,实行1名县领导负责一个战区,层层签订“军令状”,明确作战阵地、任务和职责,形成“总部统揽、分区作战、乡镇攻坚”“1+N”脱贫攻坚模式。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到位财政专项扶贫移民资金9891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5亿元,通过创新打好“四大”硬仗、推进“四大”行动、开展“两大”活动、九比九看问效等脱贫攻坚举措,成绩斐然。截至目前,顺利完成全县38个贫困村退出,2.3万人脱贫任务。
一、打好“四大”硬仗
(一)基础设施。出台涉农资金整合规划方案,精准绘制实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高效推进。完善统筹管理平台,强化过程监管,做到阳光晒帐、廉洁扶贫。今年,共实施项目390余个,硬化公路654公里,新建(扩建)文化室57个,卫生室173个,通信网络达标建设41个,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产业培育。优化“支部+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贫困户”“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专合社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返乡创业、以城带乡、农旅融合、工商资本和龙头企业等五型带动,形成“5+1”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覆盖全县45个乡镇395个村。2017年发展特色产业16.86万亩,带动贫困户10051户,人均增收1155元,激活38个退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突破1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三)就业扶贫。引导邦基国际、乐仕达电子等生态环保产业,在万寿乡天马、板桥乡新糖等村社建立“扶贫车间”27个,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实现“工厂进农村、就业在家门、工农两不误、脱贫早致富”目标。积极对接县内职业学校、成都机电工程学校等职业院校,年均分批培训贫困人口20000余人次,6000人持证应聘新岗位,5000余人成为职业农民,带动4.3万人就业脱贫。
(四)易地搬迁。坚持“三管齐下、三个配套、三业并举、三气贯通”解决项目推进、生活宜居、稳定脱贫、风气形成等问题。创建“六民”监督管理机制和驻点对标质检两大机制,确保质量优良、施工安全、干部廉洁。今年,建成安置点64个,9176人搬迁入住,五改一整治农房4270户,同步打响农村土坯房歼灭战。
二、推进“四大”行动
(一)铁军扶贫。从全县遴选481名优秀退役军人结对帮扶贫困乡镇、贫困村,115人担任村第一书记、形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扶贫铁军”,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评价为“延续了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二)社会扶贫。持续开展“六个一”(认修一条路、认建一座桥、认挖一口塘、认盖一户房、认助一个娃、认发展一片产业)公益活动,累计接受认捐认助6.3亿元。同步开展10.17“十百千万”等活动,2000名乡友对接贫困村、贫困户,投资项目140个、资金48.1亿元。
(三)巾帼扶贫。以汇东乡白蜡村“妈妈家”为示范,实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电商服务四大“巾帼脱贫”工程,帮助1500余名贫困妇女实现就业创业梦,全县共提拔重用巾帼脱贫英雄23名。
(四)电商扶贫。推行“电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电商+村党支部+贫困户”模式,建成全县228个村级服务点,网点252家,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商直通、增收脱贫并重的电商扶贫格局。交易额实现5.4亿元(农特产品2.77亿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26元。
三、开展“两大”活动
(一)“互联网+党建引领”活动。建立“网络党小组”、开通“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实施“微信社区”计划等举措,突出网络引领;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微博等传递正能量,突出政策引领;遴选10名脱贫光荣户巡回报告,突出“榜样引领”;建设奋进墙,组织脱贫攻坚有奖竞赛,突出文化引领;优化手机APP代办服务,实现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户,突出服务引领;把支部建在扶贫基地、产业园区、车间工区,突出政治引领,激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主动脱贫。
(二)“政策大宣讲 群众大走访”活动。印发工作手册和墙画挂历等宣传资料6万余份,举办脱贫攻坚政策知识测试,万名干部闭卷“大考”。每月两轮贫困群众全覆盖走访搜集困难和诉求,梦圆7600余个“微心愿”。试点推行政策宣讲员、帮扶责任人“双查双找”返贫风险和政策落实盲区,同步优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管控。利用乡村“大喇叭”、微信微博等开展政策法规解读、农业技术培训、感恩励志教育,激发主动脱贫的意愿和斗志。
四、“九比九看”问效
(一)现场比拼。坚持每季一大考、每月一小考,“季考”“月考”双考双推,按季度、分片区召开“九比九看”现场推进会,乡村两级现场晒账、现场打分、综合排名。乡镇党委书记现场汇报,不看展板、不拿稿子,同步抽考乡镇长、帮扶干部,让人人有压力、个个“比学超”。
(二)模拟评估。组建三方模拟评估组,参照国考、省考标准和方式,按季度对已脱贫户、减贫对象和非贫困户,进行“户户敲门、人人考问”模拟评估。调查结果现场排名、大会通报,点对点责令整改。
(三)电话抽查。组织专人对贫困户、帮扶部门、驻村帮扶力量进行全天候电话抽查,“点球”整改问题,双向倒逼落实责任、推进工作。通过“九比九看”问责问效,全县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有集体经济,户户有致富门路。
(李红崎 曾硕)
上一篇:“社区会客厅”的台前幕后
下一篇:高质量发展成就模范双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