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以“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为发展目标,全力构建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美丽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以“一湖一陵”为轴心,以生态修复为底色,以业态创新为引擎,书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将塑料制品、装备制造打造为主导产业,塑料制品产业已经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称号……作为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桥头堡,淮阳区近年来抢抓有利政策多重叠加的机遇,不断发挥乘数效应,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番茄种出大产业
淮阳区郑集乡官路边村西红柿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总能看到新农人姜丹丹忙碌的身影。这里一排排西红柿长势良好,青翠的枝蔓上挂着色泽鲜亮的果实。体格健硕的散养柴鸡穿梭于垄间,啄食着掉落的果实残叶。
姜丹丹租用两座大棚种植西红柿,每年种两茬,亩产量约4万斤,每年毛收入10万元—12万元。这座占地470亩的产业园内已建成102座温室大棚,主要种植“千禧”“普罗旺斯”等品种,采取生态种植方式,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肥、农药。
官路边村村支书胡海介绍,官路边村西红柿种植面积约800亩,年产值约3000万元,年吸引研学观光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200余户脱贫户就业,已对400余人开展技术培训。官路边村还带动郑集乡、曹河乡、齐老乡等乡镇的58个村开展西红柿种植,构建“村委会+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示范项目”的发展模式,带动各村年增收3万元—5万元。西红柿种植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财富,也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
近年来,淮阳区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先后在郑集、王店、葛店、安岭、黄集等乡镇新建5座西红柿产业园,着力打造“立足周口,辐射中原,叫响全国”的50亿级西红柿产业集群,树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动能。
文旅繁花绽放古城
2025年端午节假期,淮阳区太昊陵景区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景区开展了包粽子、绣香包、诗词诵读等活动,游客们参与其中,尽情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产品展销区,颇具当地特色的泥泥狗、布老虎、芦苇画等非遗产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选购。
周口市淮阳区伏羲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涛介绍,仅端午节当天,太昊陵景区游客接待量便接近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10万元。
淮阳区以“文化+经济”双轮驱动打造伏羲文化IP,使伏羲文化从历史记忆中走向产业前沿。今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淮阳区游客接待量突破308.69万人次(其中年轻群体2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8亿元;累计洽谈签约合作项目48个,总投资180.1亿元……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淮阳区文旅市场的消费活力。
多年来,太昊陵与龙湖是淮阳区旅游的“金字招牌”。如今,“一陵一湖”的文旅格局已蝶变为全域联动的旅游共同体。以太昊陵景区为核心,淮阳区串联起弦歌台、陈楚古街、平粮台古城遗址等资源,成功构建“1个5A(太昊陵景区)+1个4A(弦歌台)+多个3A(周口海洋馆、梅园、伏羲文化公园、陈楚古街、龙湖南坛公园、独秀园)”国家A级旅游景区集群,形成了“全域皆景区,处处有风景”的文旅新生态。
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淮阳区以“一湖一陵一古城”为主线,推出中华文明探源研学游、龙湖生态观光游、非遗体验游等多条精品线路,并将历史遗存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打造梅园春晓、曲桥渡贤、艺阁灯影等“新十景”。
淮阳区文旅版图的拓展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2024年,周口恐龙欢乐世界开园迎客,30余项沉浸式游乐项目使其迅速成为亲子游人气景点;平粮台古城遗址一期工程即将竣工,博物馆主体已完工,将再现4500年前龙山文化古城风貌;荷花坞民宿集群、陈风精品民宿等项目的落地,让“住在淮阳区”成为了新时尚。
淮阳区文旅融合的触角已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伏羲书展已连续举办3届,文化惠民,书香氤氲,古城更显优雅。2025年度“中原古韵——周口(淮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汇聚国内24个精品非遗项目,同步开展了中华龙园雅集诗会、“豫东非遗传承大比拼”等活动,让游客在逛千年庙会的同时尽享非遗之美。
业态创新点燃了淮阳区的“夜经济”。龙湖码头灯光璀璨,游船画舫载客夜游;姓氏文化城商业街人声鼎沸,地道小吃与网红餐饮吸引众多食客品尝;借助全息技术讲述伏羲创世神话的舞台剧《时空穿越》一票难求……淮阳区持续深耕伏羲文化,擦亮“中原明珠”,让这座古城蝶变为展示中华文明、体验生态之美、畅享休闲生活的旅游目的地。
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连日来,周口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河南联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塑实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专注操作自动化注塑机,智能化机械手准确灵活作业,一根根塑料管道接连下线。
“联塑实业是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布局于河南的重要子公司,采用集团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车间自动化程度超过70%,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民用建筑等领域。”联塑实业总经理高新建说。
联塑实业充分发挥“市场前景广,政策有扶持,营商环境好”的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近年来,联塑实业先后与中原工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和优势互补,以项目为载体,共建技术中心,开展人才交流,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速度。联塑实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引领淮阳区智能化发展的智慧企业、龙头企业。
同样位于周口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南省银丰塑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丰塑料”)近日正加紧生产地膜产品。“这批正在赶制的产品是我们公司新研发的可降解地膜,具有受光均匀、亲水透气、抑制杂草生长等优势,广泛适用于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和浆果类水果的种植,无毒、无害且不会带来土壤板结等污染问题。这款产品一经上市便广受欢迎,已销往国内多地并远销海外。”银丰塑料销售业务经理王威自信地介绍。
银丰塑料贯彻绿色经营理念,开展以生产技术、组织方式、管理手段为三要素的敏捷制造,实施的防灼伤膜及配套设施改造项目被评为周口市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先后获评“全国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等称号。
淮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红振介绍,截至目前,淮阳区已建成占地5平方公里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拥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122家,从业人员2.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有世界500强战略合作伙伴1家,形成了以联塑实业、银丰塑料等企业为龙头,年产塑料管材及塑料膜48万吨、塑胶30万吨、聚乙烯薄膜18万吨、塑料编织袋10亿条的塑料制品产业集群,其产业规模在周口市占比超过80%。
“淮阳区将立足新起点,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农业高效发展、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现代化淮阳建设新篇章。”谈及未来,淮阳区委书记、区长王献超说。(文/中国县域经济报 李向东 通讯员/韩功勋)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