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资讯

乐至县推动传统纺织业“智改数转”转型升级

发布:2025/07/04 17:37  作者:周淼葭  编辑: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腹地,四川省乐至县西郊工业园区内,四川佳卓棉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卓公司”)的智能化车间正以每分钟数千米的织造速度,将棉纱转化为高端家纺面料。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产能跃升,日均10万米的产量较传统设备效率大幅提升,用工减少50%,产品远销中东、俄罗斯及江浙市场,成为乐至县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

1.JPG

瓶颈智改数转开辟新径

乐至县作为川中传统纺织基地,曾面临设备老化、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等困境。2020年,当地政府启动“工业强县”战略,将纺织业列为重点改造领域。在此背景下,本土企业乾源棉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引入国际领先的清梳联、粗细络联设备及高速喷气织机,建成6万锭纺纱规模与224台喷气织机的智能化生产线,新建四川佳卓棉纺织有限公司。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走进佳卓公司的智能化车间时,高热的温度让单反相机的镜头瞬间布满雾气。只见高速喷气织机飞速运转,发出更加震耳欲聋而又有规律的声音,细纱源源不断卷入,一点一点织成胚布。这家于2020年底新建的棉纺织企业,正以智能化生产为引领,推动乐至县纺织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2.jpg

“我们通过‘机器换人+数字赋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佳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车间引入日本村田络布机、全自动传输系统,结合5G+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起数智化生产管理系统。这一转型使单锭产能从传统设备的5公斤/小时提升至15公斤/小时,产品合格率达99.8%,能耗降低40%。

政策赋能创新驱动

乐至县经科信局数据显示,包括佳卓公司在内的12家企业入选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这离不开乐至县优越的营商环境——

应访尽访:建立“个转企”培育库,对31户转型企业提供政策倾斜;应入尽入: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企业开办“四减”(减环节、时间、材料、成本);应转尽转:设立5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对技改项目给予30%设备补贴。

在政策驱动下,乐至经开区形成“纺织鞋服+汽车配件”双城驱动格局。佳卓公司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从纺纱、织造到成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周边200余户配套企业协同发展。2025年1-6月,全县纺织业产值同比增长28%,出口额突破12亿元。

3.JPG

佳卓公司办公室主任邓小红说,作为乐至县的本土企业,佳卓公司新升级的工厂配备有数智化生产管理系统、数字化信息集成控制系统、全自动工业机器人、自动打包系统、自动传输系统等,实现了工厂车间的自动化、标准化与国际化管理。

车间内,喷气织机整齐摆放,自动飞速运转,1个工人就能够看护数台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用工成本。邓小红还介绍说,“通过引入清梳联、粗细络联等先进工艺,我们打造出了纺纱规模达6万锭、喷气织机224台的智能化高档家纺生产线,另外还建成一条智能化纺纱生产线和一条家纺成品加工生产线。”而在佳卓公司环保处理中心,一套投资800万元的污水处理系统正高效运转。

市场端,佳卓公司实施“双循环”战略:国内与罗莱家纺、水星家纺等品牌合作,开发抗菌、阻燃功能面料;海外通过中欧班列(成渝)拓展“一带一路”市场,2025年海外订单占比达35%。公司还与四川大学共建纺织新材料实验室,研发的“天丝棉混纺”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传统产业转型路径

佳卓公司的实践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启示。在技术迭代上,以智能化改造突破效率瓶颈,佳卓公司设备投资回报周期仅2.3年;生态共建上,通过经开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研发-生产-物流”闭环,降低综合成本15%;绿色转型上,将环保投入纳入企业核心成本,污水处理成本占比从8%降至3%,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4.JPG

资阳市工信局负责人表示,乐至模式已在资阳全市推广,预计2026年实现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而佳卓公司正规划二期项目,拟引入AI质检系统与3D织造技术,目标建成西南最大的高端家纺生产基地。

“棉纱之乡”到“智造新城”,乐至县以佳卓公司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场静默的工业革命,不仅重塑着川中县域的经济版图,更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鲜活样本。(文/图 周淼葭

上一篇:河南周口淮阳区以多元富民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条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