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全面了解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功能作用,近期,广元市统筹委深入各县区农业园区,就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初浅思考。
一、园区建设情况
为加快地震灾后产业重建,推进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七年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农业园区71个,园区面积达7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8.3%,覆盖全市7个县区、129个乡镇28万农户。据统计,2014年园区农户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余元,比非园区农民高出2000元以上。
从园区数量上看,苍溪、旺苍各14个园区,剑阁13个,昭化、朝天各8个,青川、利州各7个。从主导产业上看,苍溪以猕猴桃为主,主导产业明确,规模效应明显;旺苍以茶叶、蔬菜、蚕桑、水果、核桃为主,茶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剑阁以烤烟、蚕桑、蔬菜、核桃、猕猴桃、水果为主,烤烟产业已具规模化;青川以茶叶、食用菌、木本油料、蔬菜为主,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势头强劲;利州以蔬菜、油橄榄、核桃、生猪为主;昭化以猕猴桃、烤烟、生猪、土鸡、蔬菜为主,猕猴桃产业发展较好;朝天以核桃、蔬菜、食用菌、土鸡、蚕桑为主,核桃和蔬菜产业优势明显。
全市共整合各类国家项目资金38.6亿元,吸纳社会资金34.2亿元。流转土地36.5万亩,培育入园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60余家。苍溪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旺苍三合现代农业园区被评定为全省首批、广元首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二、我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可喜变化
通过多年来的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亮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跃、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智慧农业的应用示范,为农村注入了生机活力。
1.农村人居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集成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国家涉农项目投入效果展示的最好平台。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示范带动了农村同步集中供水、道路连户、庭院美化、污水排治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服务;城乡新型社区建设同步推进,产业文化、地域文化不断融入,充分彰显了川北农村生态田园特色和“农家情趣”。可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上实现由“户办工程”向“园区集中”升级,在建设内容上由“兴水建田”向“功能配套”跃升,在建设定位上实现由“促进增产”向“服务新村”拓展。一个园区就是一片新农村,就是一个乡村旅游景区。全市在园区共建3个4A、4个3A级景区,16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
2.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力量正在强劲崛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激励了工商资本下乡的意愿,也鼓励了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身农村这块热土。在农村,返乡农民工、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龙头企业主等“新农人”日趋活跃,正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新生力量。苍溪县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张绍太,回乡投资1600万元,创建山清家庭农场。旺苍木门茶叶专合社与青龙山茶叶公司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经营形式,与1000户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方式。青川新旺竹荪种植专合社建立以“合作社+菌种扩繁中心+资金互助社+农产品集配中心+公司”的“1+4”经营模式,实行全产业链互助合作一体化经营,保证社员在产供销各个环节参与分红。同时,该专合社以众筹模式积极参与青川瓦砾乡乌龙村扶贫。剑阁闻溪村“两委”干部组建健康蔬菜种植农民专合社,给村内妇女、老人提供了务工机会和聚会交流平台,丰富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裂变期。农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链条式发展,彻底改观了我市农业产业“小散乱”的局面,业态正由单一的传统种养殖业向特色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农业转变。红心猕猴桃、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从品种研发、科学种植、规范化田间管理到品牌营销、利益分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利益链。广元橄榄油、米仓山茶等2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普通农产品向精品名牌产品转变。苍溪华朴农业紧紧把握潮流趋势,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融合,并设计了一系列体验式互动活动,营造出田园乐趣的体验氛围,为都市人提供思念乡愁的新场所以及亲切轻松而又舒适的用户体验。朝天金田农业公司、广元天煌山核桃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介入,使农业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4.智慧农业引领农业加速现代化。智慧农业是当今乃至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它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开启种植的新模式。四川华朴现代农业公司基地、昭化紫云猕猴桃专合社,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动了农业由“高投入”向“精投入”转变,由“高产出”向“优产出”转变。京东广元馆开馆运营、阿里巴巴与青川联盟、苏宁云商落户朝天……“互联网+”这个“产业倍增器”的放大作用开始发挥,将猕猴桃、核桃、食用菌等名优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降低了流通成本,精准对接产销,带来了流通方式的变革。私人定制模式细分了客户市场,让千里之外的客户实时观看生产管理全过程,在吃到放心新鲜果蔬的同时,情愿掏更多腰包,实现了农产品价值的增长。
三、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我们在欣喜于农业园区累累硕果的同时,也隐隐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带普遍共性的,有的是个案性的,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重视、思考、破题。
1.生产要素流动不规范容易产生利益纠纷。农村土地、山林等生产要素流转虽在基层有广泛的实践,但仍在摸索中进行,带有明显的不规范性,容易导致低效利用和利益纠纷问题。如农户与亲友间流转大多采取口头协议,常常导致纠纷发生。与企业签订合同又因自身文化素质低和市场信息缺失时导致合法利益流失。个别地方乡镇、村出于政绩考量,采取政府主导、行政推动,代替农民流转,埋下了隐患。如某现代农业园区,镇政府引进业主种植葡萄,引导农民成片流转土地,产业失败后业主毁约弃耕“跑路”,农民土地租金收益无法兑付,镇政府被迫兜底。
2.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制约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全产业链,是指“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接二产,连三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生产阶段的附加值最低,深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利润相对丰厚。由于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基本停留在初加工水平上,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传导到收购环节,导致农产品收购价格低,农民分享不到深加工带来的丰厚利益。农产品销售大多还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上,丰产则滞销的风险依然存在。如前些年朝天曾家山蔬菜滞销、前期的剑门关土鸡事件。核桃、蔬菜、食用菌、生猪等众多农产品,多数以初级产品形式参与市场,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产品价值的增值、农民的增收致富。
3.工商资本“下乡”带来风险隐患。现代农业的投资前景被广泛看好,刺激了工商资本向现代农业领域“潮涌”。但有的企业有热情、没实力、没经验,被迫中途“退场”,既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又抬高了土地流转的租金,让一些从事粮食种植的大户或家庭农场不敢接盘。尤其是有的耕地被改变用途后难以复垦,农民利益受损,造成对后续的产业发展反感抵制。
4.园区生产经营非粮化现象比较普遍。我市是传统农业市。土地划分大都是基本农田,用于粮、棉、油、蔬菜的生产。但所建园区内基本都在发展“属农”但“非粮”的特色产业,如猕猴桃、茶叶、烤烟、核桃等。这与“我们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等国家战略有一些不协调。深层次原因是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大,种粮可比效益低,无论是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有强烈的非粮种植愿意。当然,从全国来看,广元是否种粮,不影响国家层面的粮食安全,而特色种养殖业却是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有效捷径。但农业园区的非粮化现象在全国都很突出,随着农业园区的逐步扩大,粮食耕种面积逐步缩小,粮食安全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四、几点建议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十八届五中全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全市已建园区面积占实有耕地面积的28.3%,占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目标的71.8%。在“后园区”时代,只有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方向,才能更好的谋划园区、指导建设、发挥作用、凸显效益。
1.要坚持围绕骨干产业建园区。园区是形,产业是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要有骨干产业做支撑。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继续坚持“一(多)园一业”,按照“3+5”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另一方面,要把握市场规律,顺应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对一些不符合发展方向、效益较差的产业进行更新,对适应市场需求和当地自然禀赋的新兴特色产业进行培育,积极发展高效农业。
2.要探索市场主体建特色园区。政府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大,实际投入在1万~2万元/亩左右,大面积推广财政压力很大。为缓解财政压力,可引入市场机制建园区。一种模式是政府根据资源优势,规划规模适度的特色农业园区,招引业主自主建园区,政府以奖代补给予一定支持。另一种模式是政府根据现有业主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农业园区,由业主自建园区,政府给予适当政策扶持。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园区的产业和规模由市场主体确定,政府进行科学的评审。如剑阁县城北镇闻溪村的蔬菜园区,规模不大,专合社自建,无政府投入,生命力很强,带动效益也较好,值得推广。
3.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园区最活跃的市场力量,要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园区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是引领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要以园区为平台,包装、推出一批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观光业有机结合。农民专合社是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衔接的有效抓手。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将社员连接起来并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强合作社实力和影响力。家庭农场是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要把“一村一品”特色村作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阵地,鼓励种养大户等积极创办家庭农场,不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水平。政府要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效果好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重点扶持,以园区建设带动脱贫奔康。
4.要建立规范的农村生产要素流动市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出路在于适度规模经营。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目前,不规范流转导致毁约纠纷,影响业主持续经营或农民合法权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建立规范的要素流动市场是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是要制定规范交易细则、流程、文本和纠纷调处机制,提升交易的法规性、权威性。二是建立有形的交易平台,通过信息对称,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和业主稳定经营。三是培育价值评估、担保抵押、保险中介,减少各方风险,实现要素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5.要有效提升农业园区的综合效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不断丰富园区元素,打造“六次产业综合体”,拉长增粗链条,培育壮大农民增收新业态。要把农业园区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创意相结合,挖掘健康养生、农耕体验、采摘垂钓、农业科普等多种功能,实现一三产融合。要以农业产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组建农业产供销全产业链,使群众在农业的各个环节都能有利益分享。
6.要强化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农业园区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装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要将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村能人、村组干部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鼓励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创办经营实体等方式,与园区企业、合作社、大户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先进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7.要加速推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目前,互联网思维正全面冲击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从国外农业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与农业已开始加速融合。我们要主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提高“智慧农业”发展战略地位,建设“智慧农业市”。统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与推广,加强农业系统各行业的协作协同,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动“智慧广元”项目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改变农村生产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广元市统筹委)
上一篇:阆中市:文旅探路新型城镇化
关注官网微信